林克文:公务员可助贯彻双语政策
观点碰撞
政府对推行双语政策可说费尽心思,教育部及民间团体在鼓励国人学习和使用母语的努力也有目共睹。然而我们还是面对母语式微的忧虑。2020年人口普查报告中对家中用语情况的数据,以及这几个月来《联合早报》读者的踊跃投函,都说明华社对此现象的关注。另外,一项大型的研究计划也即将展开。计划旨在使用人工智能来扭转家中用语的趋势。
我认为造成母语式微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双语政策无法有效贯彻和落实,让人觉得掌握双语,特别是在读和写方面,只是为了应付学校考试。离开学校,在社会里,特别是在工作场所,双语政策的贯彻似乎就断了线。在以英语作为工作语及各族群共同语,维护新加坡各族和谐的大前提下,同时为了与国际接轨、拼经济、吸引和留住人才,在大环境多年的潜移默化下,母语的使用空间不断被压缩。或许随着和中国经贸往来的日益增长会带来一些正面影响,但能否力挽狂澜,或是靠新移民支撑延续语用环境,仍是个未知数。
这两年的疫情加速了网络和手机应用的开发。由于要对不谙英文的群体传达信息,使用母语甚至方言的机会多了起来,也因此带来契机。我觉得在这方面我们的步伐可以更大、更快一些。虽然现在有了公民译者计划,但我建议,政府机构鼓励和增强公务员对自身母语能力的信心。当发现母语版的公文或翻译有不妥时,勇敢提出意见。高级公务员更应以身作则,对自身的双语能力有所要求和有自豪感,将对翻译文稿把关的工作视为己任,有能力者甚至可用母语重写,修饰生硬的翻译。
当然,此建议可能会增加公务员的工作量。不过,我相信通过工作规划和给予有双语能力的公务员适当奖励,应是有探讨空间的。
语文就是要多用。最近我们常听到读到要把母语融入生活里,在家多用母语的观点,这都没错。新加坡的双语教育政策已实施多年,我相信国人中应有不少能掌握双语的,虽然大家更倾向于使用英语。国人在听和说方面应该问题不大,在读和写方面则须加强。
作者是本地科研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