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倪文迪:通往和平之路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2-05-28 10:17

来源:香港01 

作者:倪文迪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原定于5月5日的对华政策演说,因为他感染冠病病毒而迟来了三个星期,变相落在总统拜登访问亚洲之后。在这篇长44分钟的演说中,事后最被广泛引述的是这一句——“中国是唯一一个国家既有意图重塑国际秩序,亦愈来愈有经济、外交、军事和技术力量来做到这一点。”

布林肯始终不是蓬佩奥,即使美国已经全面已中国为对手,他的措词还是温文地符合外交仪态。“中国也是全球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美国和中国必须相互打交道”,“我们决心避免冲突和新冷战”,“我们不会试图阻止中国作为大国发挥作用”,“我们不寻求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

竞争如何是良性非恶性?

但只要细心聆听,还是不难听出那种导致中美对立的意识形态底蕴。他说“不是反对中国,而是捍卫和平、安全和人类尊严”,却没有讨论为什么美国的标准是全球的标准;他指控中国利用技术依赖“强加其外交政策偏好”,却没有讨论美国强加了什么偏好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他说“北京的言辞和活动越来越具有挑衅性”,“威胁到台海的和平与稳定”,却没有提及美国对台独势力或明或暗的支持和煽动。

布林肯以“投资、协调、竞争”来归纳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这是值得肯定的。问题是北京和华盛顿如何能确保这场竞争是良性而非恶性,是互相砥砺而不会擦枪走火。

哈佛教授艾利森(Graham Allison)曾经以“注定一战”为书名,说明中国和美国正面对修昔底德陷阱,即新兴国家对原有大国带来不安全感,并因而产生冲突的危机。艾利森1994年离开克林顿的外交体系时候,布林肯才进入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虽然如此,布林肯相信不会不明白修昔底德陷阱的道理。艾利森近日向《金融时报》提及他的旧同事坎贝尔(Kurt Campbell)正在白宫主事时,亦自言“我几乎每星期也到那里,尝试帮助他们一下”。然而,世界上不少事情是明知陷阱在前,却还是难以避过。

注定一战抑或可避之争?

英国智库IISS亚洲总监克拉布特里(James Crabtree)近日在《金融时报》撰写了一篇文章,以最近上映续集的电影《壮志凌云》比喻美国国力。电影1986年初上之时,美国正值独步天下之始,如今美国却已经大不如昔。追忆曾经的辉煌,或许只是接受不了世界格局的变化。从这个角度看,能否避过修昔底德陷阱,关键或许不在头脑而是心态。

布林肯周四演说的时候,陆克文坐在台下听着。这位澳洲前总理近日推出专书《可避之战》,指出美国低估了中国大陆统一台湾的决心与能力,一旦冒进地令台海爆发战争,那将会成为美国的滑铁卢之战,甚至从此走向衰落。陆克文的分析多少准确,没有人能说得清,但高估自己及低估对方往往是冲突发生的原因所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或许就是一事。要避免一战,除了在道德情操上拥抱和平主义之外,对现实保持理性冷静的头脑、保守谨慎的判断亦是方法。

白宫国安顾问沙利文日前随拜登出访亚洲时,曾经表示“拜登总统和习近平主席如果在未来数周内通话,我不会感到意外”。其实我们不应该只是不感到意外,而是积极地希望以及支持两国元首能够更多的沟通,毕竟增进理解是通向和平之路的起点。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