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张云:半岛局势与韩国对外两个三角关系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2-05-14 07:55

韩国新总统尹锡悦5月10日就任引起国际关注,他在竞选中表示要以美韩同盟为外交基轴,以及建立面向未来的日韩关系。近期,他派出新政府外长朴振率领的代表团访问美国,也派出以国会副议长为团长的代表团访问日本。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亲自会见,显示了改善日韩关系的意愿。

与此同时,美国围绕朝鲜半岛外交也开始活跃,总统拜登将在就任后首度访问亚洲的行程第一站到访韩国,这也是三年来美国总统首访亚洲。拜登随后将访问日本并参加日美印澳四方安全对话峰会。

朝鲜近期进行了一系列武器试验,美日韩三边安全合作势头也在加强,美国积极敦促美日韩紧密合作。朝鲜半岛局势在静寂一段时间后,再次出现升温迹象。美日韩关系究竟会朝什么方向发展,会不会演变成“小北约”式样的三边军事同盟?是否会引发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地区新一轮的紧张升级?对中日和中韩关系有何影响?

印太战略中的美日韩三边框架

回答上述问题,要从美国印太战略大框架着手分析。今年2月发表的美国《印太战略》一个关键词是“一体化威慑力”,换言之就是美国不是靠单打独斗,而是要在美国和盟友以及盟友和盟友之间,一体化形成威慑力。

首先,美国印太战略核心的一体化威慑力,就东北亚而言,最关键的是韩国的态度,日韩关系的改善,以及美日韩能否实现准同盟。印太战略中明确鼓励美国同盟和伙伴之间强化关系,特别是日韩之间。对美国来说,美日印澳四国安全对话机制(QUAD)中的日本和澳大利亚没有问题,但印度强调中立主义似乎不够配合;美英澳(AUKUS)的三边同盟虽然紧密,但盎格鲁萨克逊组合色彩浓厚。如果美日韩能建立准同盟关系,不仅会提高在东北亚的一体化威慑力,而且对四国机制朝着美国期待的方向发展有帮助。尹锡悦也表示要参与四国机制,从美国印太战略角度来看,则希望美日韩能够发展成介于AUKUS和QUAD+1之间的模式。

第二,日韩都有通过配合美国印太战略,聚焦朝鲜和安保的合作,在建立美日韩安保合作框架中改善日韩关系。3月11日,岸田文雄和尹锡悦电话会谈,聚焦朝鲜导弹活动,展现要通过优先安保合作,加强美日韩三国合作改善关系的意愿。从日本角度来说,乌克兰战争后,日本对俄罗斯展示前所未有的强硬态度,日俄关系近期改善无望,中日关系也面临不少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周边外交中,韩国的比重相对上升,改善日韩关系是岸田期待的一个潜在亮点。

第三,岸田要展示“岸田特色”就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去安倍化”。安倍执政时期,日韩关系恶化,改善日韩关系也有国内政治的动因;同样,韩国的国内政治也有同样动态存在。

第四,美国的外压也是有利因素。特朗普执政时期不重视同盟,在朝鲜半岛问题上采取与朝鲜领导人直接对话的前所未有方式,这也是安倍时期缺乏改善日韩关系动力的一个因素。拜登执政后则恢复重视同盟,对日韩改善关系提出明确要求。在日本和韩国国内都有一种认识,即中美关系持续紧张加上乌克兰战争,新冷战已经形成;而日韩作为东北亚最重要盟友,处于新冷战的最前沿,扮演美国印太战略在东北亚的桥头堡角色,在两国都有一定的市场。

小多边同盟的天花板

美日韩能否建立三边同盟或准同盟框架,对美国印太战略是重要一环。尽管目前三国领导人都有较强意愿,乌克兰战争冲击和朝鲜半岛局势,似乎也可能推动朝此方向发展。然而,笔者认为,美日韩发展成类似小北约的小多边同盟,仍然有天花板。可以从军事安全一体化和经济安保一体化两个角度分析存在的障碍。

三国的军事一体化,看上去构成美国印太战略的一体化威慑力可能性最大,但日韩关系的内在紧张,让这种潜力很难发挥。首先,日韩两国要建立类似北约同盟国家的关系,实际上须要双方接受在彼此领土上的“软驻军”安排,以及在指挥和行动方面共同行动。今年1月6日,日本与澳洲签订了《互惠进入协定》(Reciprocal Access Agreement, RAA),推进联合军事演习和减灾行动。这个协定为两国部队进入对方国家提供了法律框架,简化行政手续。美国是目前为止,唯一与日本有军事协定的国家,允许美国驻军;日澳的上述协定可以看成是一个突破,实现日澳准同盟。但日韩之间要实现这样的“准同盟”和“软驻军”,显然政治和民意基础都不存在。

第二,安全保障和历史问题脱钩论,已经被证明存在局限性。日韩之间最近围绕改善关系的一个隐含的逻辑前提,是历史问题搁置一边,聚焦朝鲜或地区安全威胁,强化安全合作来改善关系。事实上,这种脱钩论在历史上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仅仅依靠强化安保关系的理由,不足以改善关系。

第三,日韩国内政治和社会民意基础仍然很脆弱。此次岸田会见尹锡悦的代表团,自民党和其他政党已经有较强烈反弹,认为美国是国家安全顾问会见,日本首相却屈尊会见,会给韩国传递错误信息,因为改善日韩关系首先是韩国要改变。在韩国,尽管尹锡悦展示了重视对日态度,但国会中并不占多数,如果在历史问题上被认为对日让步,政治和民意上都会失分。双方这种内部的制约因素,也使得强化安保关系以改善外交关系的动力先天不足。

从经济角度来看,美国印太战略要实现真正一体化威慑力,没有经济一体化是不可持续的。美国印太战略中提到要建立印太新经济框架,日本近期也将出台经济安全保障相关法案,韩国也在提建立美韩先进技术同盟,因此在经济安保方面建成三边同盟,似乎很有潜力。但这同样面临内部张力,有天花板。

首先,美国的印太经济框架迟迟不见真身,显示出美国推动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最高政治意愿不足。去年冬天,美国贸易谈判代表和商务部长到访亚洲时,也是为了推广这个框架,但这样的框架没有最高层面实质性支持是很难实现的,这一点同中国最高层支持地区经济合作的姿态截然相反。面对一个承诺乏力的美国,美日韩经济一体化势头不足。

其次,即使印太经济框架真如所说那样对电子、劳工等新领域制定高标准规则,美国会不会随意退群呢?特朗普执政后,立即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让日本记忆犹新,下一次总统选举谁也不能保证特朗普不会卷土重来。日韩等很多国家实际上对美国的“经济信誉度”都存有疑问。

内生驱动型中日韩关系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也是中韩建交30周年。中日韩合作在冷战后可说有了长足发展,作为本地区最大的三个经济体,相互之间在产业链、市场、投资和创新方面,已经形成高度依存的局面。尽管三国之间尚未建立自由贸易协定(FTA),但通过今年生效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三国实际上已经以一种间接方式实现FTA。面对美国似乎要在东北亚强化或升级换代同盟体系的动向,中国须要高度关注和警觉,但也无须过度紧张,因为历史证明,地区安全和繁荣主要依靠内生动能的丰富和活跃程度,外部因素很难长期起主导作用。

冷战后,美国一位著名国际政治学者曾预言亚洲的冲突条件已经成熟了,因为冷战结束,各国民族主义高涨,被掩盖的矛盾相继突发。事实证明,尽管东亚仍然风险不少,但大致保持稳定和繁荣,这依靠的是地区国家自身的努力和地区内部的动能。因此对应美国印太战略在东北亚地区的负面外溢效应,最好的方式也是发展具有强大内生动能的中日韩关系。

作者是日本国立新潟大学副教授

美日韩关系究竟会朝什么方向发展,会不会演变成“小北约”式样的三边军事同盟?是否会引发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地区新一轮的紧张升级?对中日和中韩关系有何影响?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