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陈鸿煜:中国抗疫最终出路在何方?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2-04-30 07:55

看了许多网络上的激烈讨论。不论是“躺平派”还是“清零派”各有各的道理,可是无论国家官方层面还是民间讨论,都极少给出抗疫最终的出路在何方的指引。有人比喻抗击冠病病毒好比小马过河,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在早期都不知河水有多深,每个国家医疗资源也不同,所以有的马高有的马矮,在河边等着,摸着石头,看着少数马(最早被感染的人)过河后死亡概率大,大部分国家都尽量封城,不让马儿踏过河水。可惜由于各国国情不同,有些封得住,有些封不住。这就出现不同国家早期政策与死亡比率的差别。

幸运的是智慧的人类也快速发明了救生衣,这时候就让大家赶快打疫苗,当每一匹马都穿着救生衣过河,就算会弄湿全身,但起码死的马大大减少了。同时,随着病毒变异到奥密克戎,好比河水越来越浅(低致死率),河面越来越宽(高传染率)。被劝说心动过河的马越来越多,最后发现留在原地不过河的只有中国和朝鲜。

那么抗疫的出路,也就是我们最后该如何解决马儿过河的问题呢?目前我看到三条路:一、病毒随着时间变化,自杀了,自然而然消失了,好比当年的沙斯;二、坚决动态清零不变。为了老人和体弱多病者的生命,接下来几十年可见的余生与世界不接轨;三、学习其他200个国家和地区的过河经验,取长补短,采取动态科学防疫政策,最终“躺平”过河,与病毒共存。

且分析一下以上三条出路。一、是有可能的,可是明显不适合冠病,这条路比较适合那些高致死率或低感染率的病毒,比如埃博拉、沙斯等,冠病的进化特点是朝低致死率和高传播率发展。

二、你可以把这病毒短期封、中期封,可是能永远封下去么?我们毕竟不是明清时代的中国,能永远闭关锁国,可能很多人不了解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杀了5000万人口,百年来不知进化了多少代,还是每年冬天回来光顾人类社会。换言之人类接触的大部分病毒只要致死率低,最终都与人类共存了。

三、那么只剩下这条路,就是迟早都得与这病毒共存。

既然如此,接下来就只有一个问题:决定走第三条路的时机或标准在哪儿,也就是说你得知道你在等什么。

第一个标准是大量提高老年人和有基础病和免疫力低下人群的疫苗接种率。香港第五波疫情相对的高死亡率和新加坡或新西兰低死亡率显示一个重要区别,就是老年人的疫苗接种率。这也是中国现在面临的最本质问题之一,香港或大陆明显相对低的老年接种率一定要改变。

第二个标准是加紧冠病特效药的研发与生产或低价引进。冠病特效药作为治疗轻重症有效的药物,应该大力研发,或以国家之力立法强制授权已有的国外专利,或跟外企达成低价合约。总之,要快速让特效药变得像普通抗生素那样即便宜又方便购买,这就能进一步降低重症死亡的风险。

第三个标准是国家应当及时对动态科学防疫政策(与病毒共存)做理性宣传,国家应该自信,中国既然能在早期及时封城做出榜样,也笑话他国不会抄作业,那么今天也应当认识到我们防疫政策这三年没有随着病毒、疫苗以及特效药发展而变化的落后性。我们也该看看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否有更科学的作业,我们可以大方借鉴抄一下?以新西兰为例,早期也学中国一直都是清零,随着疫苗接种率大幅提升,开始采取红绿灯政策,根据病患对医疗资源的冲击强度来动态决定防疫限制(开放)政策。

最后用一条短视频台词总结一下:现在的问题不是要不要等(是否共存开放)或者等到什么时候,而是在等什么?如果你不知道在等什么,你要知道飞机场是永远等不来轮船的。

作者是驻伦敦地产投资管理经理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