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社论:台湾须面对经济逆全球化趋势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2-04-20 07:56

来源:台湾《经济日报》

经济日报社论

2018年美国特朗普政府启动了对中国大陆的贸易战,除了透过提高关税强化贸易壁垒外,也积极促使企业回美投资,更进一步带动了包含台日等厂商的撤陆潮。一时之间,贸易退缩、投资回流的逆全球化趋势开始引发关注。其后,为了对抗中国供应链,美国开始连结日、印、澳等国,高举建构新供应链的大旗,干净网络、新印太经济架构等政策逐一出笼,全球经济二元化的情势隐然成形。

2020年冠病疫情爆发,自中国大陆开始的停工潮打乱了全球供应链,除了引发新一波的外资撤离潮外,航运不顺、塞港缺柜、晶片不足等现象更暴露了全球贸易的脆弱性,也导致停滞性通膨危机。尽管美国政策持续与疫情蔓延,但观念上仍未否定经贸投资全球化与国际互助的重要性。

真正带来明显影响的,是今年爆发的俄乌战争与中国大陆封城。向来仰赖俄罗斯大量廉价能源的欧洲各国,为抵制俄罗斯的侵略行为,已纷纷宣示将在短期内全面放弃使用俄国的天然气、原油及煤炭等能源,将透过加速开发再生能源或由其他地区进口以维持经济运作。这个结构性的转折改变以比较利益为原则所建立的贸易规则,势必提高经济运作成本,致使全球性通膨更为严重,且是个恒久性的逆全球化转变。

国际贸易的学理一般不会考虑各国政治体制的差异,最多只会虑及各国政府对贸易的干预高低程度。然而,实际上政治体制的差异实是国际贸易绝大的不确定性。即便俄罗斯不是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国家,又相对封闭,但难测的威权领导一旦发威,全球对其拥有并出口的丰富能源、粮食、矿产依赖立刻受到巨大影响。威权体制所具有的不可预测性使得贸易成本因此一不确性而提高,建立在比较利益原则的国际贸易学理恐怕在未来须加注许多文字。欧洲正深刻检讨过去对俄的纵容政策,政治上的威权体制已成为逆全球化趋势的另一推力。

中国大陆坚持疫情清零政策所采取的广泛封城政策是威权体制造成逆全球化的另一章。基于中国大陆与全球产业链紧密连结的程度,封城对全球经济造成的影响不下于俄乌战争,生产中断、航运塞港所导致的供应链冲击正在上演且日益严重,各国陆续表达对中国大陆政策的不满,新一波的外资撤中潮又隐然而生,助长逆全球化的趋势。事实上,中国大陆近来诸多的政策转折往往令人瞠目结舌,从阿里巴巴蚂蚁金服的上市受阻、整顿平台业者、阻碍中企赴美上市等,都对中国经济产生重大冲击。此次的封城政策从经济的角度来看缺乏合理性,势必造成对经济的巨大冲击。

世界银行总裁马尔帕斯(David Malpass)指出:“全球各国正努力让供应链多样化,以降低对中国的依赖,这对大家可能都是好事”,他认为跨境贸易对全球经济依然重要,而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作为商品的消费者和生产者,可发挥更大作用,但他高度质疑中国是否真能成为全球贸易体系中,与其他国家共享价值体系的一员。类似这种对中国大陆体制与政策的质疑正方兴未艾,可想像,这样的质疑如日渐扩大,全球区隔中国大陆的逆全球化趋势将会加速,以中俄为首的国家集团与民主体制国家的全球二元化经济体系也将快速成形。对台湾而言,我们的产业与贸易政策也需有因应此趋势的视野与规划。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