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林原:中国须改变防疫旧思维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2-04-08 08:08

时事透视

中国疫情在3月12日后,本土病例都在千例以上。这是在官方继续采取动态清零策略情况下出现的。目前,中国关于动态清零的争议比以前加大,不少人注意到这种防疫策略的弊端,包括经济、社会代价较高等。即便政府出于各种考虑不愿放弃动态清零策略,也应适当调整,至少可包括以下两方面:

首先,不再因为局部冠病疫情严重而撤换地方官员。广东省公安厅副厅长、吉林市市长、长春市九台区区长等,因在防疫中存在“履职不力”等问题被免职。既然疫情对官位构成“威胁”,有些地方官出于力保“乌纱帽”等目的,宁愿采取过度防疫措施——包括封城、多轮大规模核酸检测等。

过度防疫会影响广大民众工作、学习与生活;一些家庭、个人会付出他们本不必付出的高昂代价。有的人未殁于疫情,却亡于过度防疫,比如得不到及时救治的(非冠病)老年患者、孕妇等——但市长、区长却不会因此丢掉官位。

其次,停止每日通报冠病疫情情况。官方可以继续统计相关数据,但不必按日公开,这样或有利于社会大众降低“心理紧张度”。现在,公众几乎仅关注冠状病毒,爱之病、肺结核等其他任何传染病似乎都不值得注意。停止每日公布疫情病例数据,各级官员的防疫压力或会减轻,采取过度防疫的动力或会降低。

中国部分民众有不正确认识,以为应对冠病疫情,要么采取动态清零策略,要么采取躺平策略。实际上,两者间还存在非动态清零的积极防疫策略。除普遍接种疫苗外,还应包括以低廉价格向公众推广冠病治疗药物等。

连花清瘟等成为中国一些家庭对抗冠病的常备药,但疗效存在争议。即便如此,在药店购买还须实名登记,给购买者造成不便。目前,中国国家药监局已批冠病治疗药物Paxlovid进口注册,不过价格偏高。中国也有企业推出冠病中和抗体联合治疗药物,但价格同样不低。

为有效应对疫情,政府应采取具体措施,鼓励更多治疗药物的研发与生产,争取将来能以低价向民众销售;对于有困难的群体,还应免费发放。

前段时间,中国官方终于批准冠病抗原检测试剂盒在国内销售,但还不够普遍,价格也有下调空间。目前在药店等购买检测试剂盒,一般须实名登记。廉价的冠病检测试剂盒最好能做到家中常备,但民众现今并不踊跃购买。

不采取动态清零防疫策略后,密切接触者、次密切接触者等会有不少,应当允许他们居家隔离观察。无症状感染者以及轻症患者,也应允许他们选择居家观察以及远程诊疗,不必集中隔离。然而,依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轻型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

有些国家全面解封后,冠病病例飙升,这须引以为戒。全面解封需要过渡期,放弃动态清零也需要过渡期。在过渡期,须有过渡防疫措施,依据具体情况可严可松,实施时间可长可短——这可称为“动态调整策略”。比如,对佩戴口罩的规定,对大型聚会的限制等,都可依情况变化调整。过渡期结束后,防疫工作可进入积极防疫(但非清零)的新常态。

清零或不清零(共存或消灭),对现在的中国确实是个问题。但对不少国家来说,那已经不是个问题。中国会在这个问题中挣扎多久?现在官方似乎意识到必须尝试从清零走向不清零,但在清零与不清零之间,还有曲折的路要走——首先要走出的,就是僵化的防疫旧思维。

作者是历史学博士,时评人

两岸关系问题研究者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