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社论:“改变世界的一周”50周年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2-02-26 08:21
社论:“改变世界的一周”50周年

50年前的这个星期,时任美国总统尼克逊访问中国(2月21日),中美两国随后(27日)联合发表了《上海公报》。那是改变世界的大事,不仅结束了中美长达23年的敌对状态,也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政治格局,因此被定义为“改变世界的一周”。

没人想到的是,就在这一周的50周年之际,世界又一次发生剧变。在时间点上是如此的巧合,而不无讽刺的是,当年美国、苏联和中国所形成的三角关系,今天出现了大翻转,美中联合抗苏走进了历史,中俄联手抗美隐然成型。

但这种新的对峙格局,和美苏冷战时代大不相同。首先,冷战时期核武器成了相互吓阻的关键,而且两大阵营对峙,泾渭分明,古巴飞弹危机后,大家也都知道彼此的底线,不能发生热战,因此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冷战格局。今天,美中的竞争则仍然处于变动状态,彼此仍在相互探底,也没有既定的竞争规则。彼此的相互认知似乎也有很大的落差。中国人的认知是东升西降,但美国人则决心不屈居老二,这种竞争和博弈反而充满了不确定性。较之冷战,这也是更为危险的,因为稍有不慎,可能擦枪走火,也容易出现误判。

其次,当年的美苏之间谈不上有什么经贸往来,利益不挂钩。今天美中的经贸关系却有极大的相互依存度,中国也已非昔日吴下阿蒙,现在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很多方面(包括高科技)已成了美国的强劲对手,但作为世界制造大国,也让美国民众享受到前所未有的消费上的诸多好处。其三,中国早已实行了市场经济,两国政治制度上虽然仍存在差异,但意识形态上的敌对早已淡化。务实地看,双边关系还存在合作空间,直接对抗并非唯一结果。

50年前的尼克逊和国务卿基辛格运筹帷幄,联中抗苏,基本上是出于现实主义的考量。当时的苏联在军事、科技、经济实力等方面如日中天,美国则想要从泥足深陷的越战脱身,中苏关系恶化,刚好为它提供了契机,尽管当时中国还在闹文化大革命,在意识形态上更是形同冰炭。如果说美国最终斗垮苏联是现实主义外交的胜利,中国当年能抛开意识形态,联美抗苏,同样也是出于现实主义考量。今天两国又何尝不能从现实主义出发,定义新的双边关系?

半个世纪以来,世界秩序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91年苏联解体后,中国仍在韬光养晦,因而出现美国主导的单极化世界秩序。没想到进入21世纪,美国内部各种弊端开始显现,对外则在多场战争中消耗过多,主导世界已渐露疲态,力不从心。

但面对来自中国的竞争,美国共和与民主两党却罕见地形成压制中国的共识,形成今天中美的恶斗,这场较量伊于胡底,殊难预料。基此,中美关系要回到过去的现实主义基础即使不是完全不可能,也是非常困难的。

从东南亚或亚细安的角度看,我们只能希望两国政治家有足够的智慧和勇气,最终能力挽狂澜于既倒。正是因为有50年前尼克逊打破思维框框,走上破冰之旅,东南亚各国才逐一和中国恢复了正常关系,而中国也在几年之后得到了外部有利的环境,走上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征途。这些划时代的转折,带来了过去数十年的区域和平与经济荣景,改善了几代好几亿人的命运。

对此,当年美国和中国的开创者居功至伟。事实也证明,由此开启的区域新秩序最符合大家的利益,应当继续维护。这些年来,东南亚国家团结在亚细安的旗帜下,在中美之间起到了极大的中和调节作用,这其实也最符合中美两强在本区的利益。展望未来,我们期待中美领导人把眼界放得更宽更远,合力维护好这个区域和平,形塑一个能让世界各国继续共存共荣的世界新秩序。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