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社论:自贸逆流值得关注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2-02-07 08:28
社论:自贸逆流值得关注

2022年2月7日

日本内阁府2月4日发布的《世界经济趋势》报告指出,日本过度依赖从中国的进口,比重较美国和德国高许多,存在经济风险,必须启动“经济安保”政策,在贸易上“脱中国化”,重建产品供应链。

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简称RCEP)今年初刚生效的重要时刻,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这一表态,反映的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全球自贸逆流,值得如新加坡等致力推动国际自由贸易的国家关注。

报告分析主要国家同中国的贸易结构,发现日本在2019年进口的货品中,中国制造占比23.3%,比美国的18.1%和德国的8.5%都高。此外,日本进口的“中国制造”商品占比在五成以上的达1133种;美国是590种,德国为250种。在2020年初疫情在全球扩散时,各国才惊觉抗疫物品如口罩、防护服等严重依赖中国出口,甚至还因此引发了外交争议。从那时起,对“世界工厂”的依赖成为了国际贸易的关注点。

美国和中国的关系在特朗普政府后期恶化,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特朗普政府为了削减庞大的贸易赤字,遂以“公平贸易”的名义,要求中国签订第一阶段协议,大量进口美国农产品和其他产品来缩减赤字。但与此同时,美国又以国家安全为由,限制美国乃至其他西方发达国家,向中国出口高科技产品,成为把贸易武器化的始作俑者。尽管中国同意增加对美进口,却一再无法履行协议的规模,美中矛盾逐步升级,终于发展为全面的贸易战和科技战。

美中贸易战的扩大化,进一步加深了双边对立,世界地缘政治形势随之紧张。美国不但强化与同盟国关系,建设新的对华包围圈如美英澳联盟,提供澳大利亚核动力潜艇技术;举办美日澳印四方对话机制峰会等,还在新疆人权、香港管治、台湾课题及冠状病毒溯源等一系列议题上施压中国。澳洲由于强烈要求中国配合独立的国际病毒溯源调查,遭到中国变相的贸易抵制,煤矿及农产品无法如常进入中国市场,让贸易武器化现象成为国际舆论焦点。

由于中国对美国拉拢盟友围堵的做法强烈反击,全球自由贸易的氛围一再弱化。中国同欧盟也因为新疆及香港问题,波及双边经济关系。原本应于2021年由欧洲议会批准生效的《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因而难产,彰显地缘政治对世界自由贸易和投资的打击。近期的俄罗斯和乌克兰军事危机,促使依赖俄罗斯天然气供应的西欧各国高度紧张,纷纷采取措施如考虑发展核能或恢复煤炭发电,使国际贸易雪上加霜。

冠病疫情这两年在世界各国肆虐,导致全球供应链面临中断的威胁,更间接引发了全球性通货膨胀,迫使各国重新思考对入口贸易的依赖程度。从保障供应韧性的角度出发,以美国为首的贸易大国开始鼓励生产线回流,同时分散供应来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取代了效益及成本考量,进而削弱了既有的自由贸易体系。高度依赖进口的新加坡同样难以例外,为确保粮食安全保障的“30·30愿景”,是出于对自由贸易信心不足的无奈之举。

以自由贸易为骨干的后冷战经济全球化,成功地改善了人类福祉,不但创造了大量财富,激励科技创新发展,更让数以亿计的落后国家人民摆脱赤贫状态。但时移势易,冠病疫情加上地缘政治局势改变,导致各种不利于国际自由贸易的因素累积叠加,催生了当下日益湍急的自贸逆流。新加坡一贯受益于并大力支持自由贸易的互惠互利本质,面对这一变局,除了持续推进各类国际自贸安排,如跟英国、韩国等签订的数码经济协定,也不得不从国家安全角度,以牺牲效益的最大化为代价,强化自身的供应韧性,等待新的有利条件到来。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