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评论:疫厦围封乱象多 官僚僵化误大事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2-01-26 08:18

来源:明报

明报社评

香港葵涌邨疫情爆不停,政府宣布围封邨内第三幢大厦,“震央”所在的逸葵楼,亦因为持续发现新个案,延长围封两天。外界关注应否全邨围封,官方强调视乎疫情发展,观乎过去数天围封情况,就算病毒检测能力真的负荷得来,官方具体操作处理之差,实在令人放心不下。逸葵楼爆疫后未有即时围封,房屋署应对安排混乱,检测现场人流密集,不应前来检测的密切接触者,竟可在场逗留多时,难免令人关注现场发生交叉感染的可能;检测承办商强调“保护员工”,行动不便长者迟迟才获安排“上门检测”,家属周日致电房署热线求助却无人接听。逸葵楼围封5天未断尾,种种甩辘情况,令人觉得官僚处事僵化,但求便己而不是便民。

房署处理惹质疑

居民忧交叉感染

第五波疫情处于上升轨道,昨天本港新增93宗本地感染个案,当中6宗源头不明,初步阳性超过70宗。疫情新火头乍现,荃湾有大厦出现垂直传播,部分住客要撤离,至于葵涌邨这个旧火头,情况仍然严峻,昨天确认感染及初阳个案再增64宗,全邨累计276人中招。继最先出现疫情的逸葵楼,以及之后爆疫的映葵楼,夏葵楼多层不同坐向单位亦有人感染,涉及至少13人,显示大厦环境有病毒传播,政府昨早宣布围封夏葵楼至本周六早上,住客需要家居隔离5日,成为葵涌邨第三幢需要围封禁足的大厦。

Omicron潜伏期一般3至4天,逸葵楼围封禁足,原定为期5天,昨天本是最后一天,惟因连日仍有多达双位数的住客证实染疫,政府决定延长围封两天,住客要忍耐多两天才能“重获自由”,当然无奈,然而大厦疫情未断尾,围封令延长亦属迫不得已。葵涌邨疫情大爆发,16座大厦有12座爆疫,应否封邨议论纷纷。夏葵楼上周六因发现感染个案,纳入强制检测,事隔3天证实疫情扩散需要围封,有夏葵楼居民表示,近日有持阴性检测证明住客获准离开,宁可早些围封,官方则表示,是否围封邨内更多大厦,需要视乎疫情发展。

封邨影响万计居民,官方希望慎重行事,可以理解,然而更令人关注的是,倘若葵涌邨疫情不幸再扩大,官方是否真有足够执行力,将围封工作做好。官方之前围封逸葵及映葵楼,已甩辘频频问题多多,若不及早谋划,加强统筹,做好应变预案,万一疫情恶化,只怕“倒泻箩蟹”,出现更严重甩漏。

上周四逸葵楼爆疫,根据专家说法,当晚到场视察,曾建议立即围封禁足,惟政府未能及时动员足够人手执行围封令,最初仅采强检,差不多过了一天,政府才落实封围。事后官方辩称,很多工作不是“按一下掣”就行,然而种种迹象都显示,房屋署等相关部门对执行围封检测缺乏准备,过去有围封经验的民政事务局等,在事件中却未见有何角色。

回看葵涌邨疫厦围封处理,决策官方和房署明知邨里外判清洁工多要接受检疫隔离,理应一早想到要临时安排人手,在做足防护下,处理围封楼宇清洁工作,无人清理运送垃圾的情况,一天都不应该出现。另外,逸葵及映葵楼不少居民也投诉检测安排失当,围封首两天问题尤其严重,两幢疫厦流动检测站持续大排长龙,轮候近一小时不在话下;居民们不断要上上落落做检测,但升降机及大堂走廊空间有限,通风不足本已容易交叉感染,更甚是房署信息发放差,部分密切接触者并不知道原来要留在住所,照样落楼排队等检测,有密切接触者在场逗留了个多小时,凡此种种,都增加了传播病毒的风险,有近一两天才出现症状的居民怀疑,自己是在围封期间落楼做检测而中招,倘若情况真的如此,将是莫大讽刺。

政府督促官僚办事

灵活调动人力资源

房署表示,工作人员有在两幢疫厦公共地方展示通告,提示感染者及同住家人勿离开住所,并有致电相关住户提醒他们毋须到检测站,惟有居民反映,房署有关告示张贴在升降机内,人多挤迫下根本看不见;致电联络相关住户方面,署方未有交代何时起有此安排,理论上,如果署方做得到位做得早,不应一再有密切接触者搞错落楼等检测。政府表示,行动不便长者可以要求上门检测,居民可以先致电房署热线,再由房署通知承办商。承办商周一早上表示,房署评估哪些居民需要上门采样,他们暂未收到上门采样通知,另一边厢,有居民则投诉,他们一早已按程序为家中长者登记上门检测,但周末周日均无人上门,直至周一再致电房署热线,同日下午才获安排。疫厦长者“遗漏”检测,外界容易联想是否因为周末周日放假,房署无人跟进,导致出现类似情况,官方有责任向公众解释。

疫情严重,外界关注官方检测能力是否足够,政府表示有足够能力应付,如有需要会向内地求助,除了调动不同部门人手协助,政府还征用临时人手,应付围封等工作。控疫如救火,控制葵涌邨疫情是当下首务,官僚僵化按章工作,但求方便自己多于便民利民,没有应付紧急事态的决心,不可能将控制工作办好。决策者必须发挥强而有力的统筹领导角色,善用手上人力资源,更要督促官僚机构,办好抗疫大事。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