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傅来兴:2021年过得怎样?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2-01-02 08:45
在疫情期间,更多人想要追求更有意义的工作,想在2022年转换跑道,但这并不是容易的事。

展望新的一年,不能期待苦日子尽快结束,

正常日子快点回来,只能希望2022年对我们仁慈些。

最近就工作、心理健康到对未来展望的几项调查结果,均反映了2021年对许多人不是容易的一年,甚至比2020年更困难。

全球大型企业科技软件公司甲骨文(Oracle)不久前针对本地1000多名员工、经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层的年度调查发现,68%受访者认为2021年是工作压力最大的一年,原因是居家办公的环境,让不少人感觉工作过度。

调查结果去年10月底公布,58%受访者认为自己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比2020年更严重,26%坦言心理健康状况恶化;33%在经济方面出状况,29%则缺乏职业动力。受访者认为自己失去了对未来、人生、财务的掌控,分别达53%、52%和50%。

调查也发现,多达93%受访者不满意雇主所给予的支持,43%表示想要寻找能提供更多学习和技能发展机会的机构,37%希望有机会在公司尝试新的职位,另外37%则希望职场能够更具灵活性,例如允许他们远程办公。

疫情也让93%受访者重新审视人生,92%对成功的定义有所改变,46%以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为优先,42%看重心理健康,41%则看重职场灵活性。调查结果反映了疫情已改变我们对工作、人生的观感。

在疫情期间,更多人想要追求更有意义的工作,想在2022年转换跑道,但这并不是容易的事,因为工作选择并不多。

过去一年多来,居家办公成为更多人的工作方式,或者一周回去办公室一两天。在办公室工作时,可以跟同事聊天互动,一起外出进餐;居家办公模式却改变了这种职场关系。

推动心理健康认知的银丝带组织(Silver Ribbon),在去年7月通过网络对675个35岁以下本地年轻人进行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受访者对未来感到迷茫焦虑,对人生感到疲惫、有压力和孤单,其中有36%曾有轻生的念头。

由新跃社科大学领导的一项研究,在去年6月19日至27日间,针对308名来自社会服务领域的社会工作者的调查发现,在冠病疫情期间,超过半数前线社工出现轻度至重度焦虑症状,这一比率高于本地的医疗工作者。同时,与医疗工作者相比,有更多的社工面临压力、抑郁症和焦虑症困扰。

这项研究的目的是要调查社工在疫情期间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以及探讨培养心理韧性和公司给予的援助,是否有帮助。调查衡量受访者的抑郁、焦虑与压力程度,发现出现轻度至重度的抑郁症、焦虑症和压力的社工,分别占总受访者的45.8%、56.5%和38.3%。

调查结果不让人意外,社工或心理辅导员犹如接收器,聆听需要帮助者的诉苦后,若无法跳出来,别人的困苦就会转移到自己身上。

全球冠病大流行对心理健康产生深远影响,焦虑症和忧郁症的增加,已出现在各行各业。疫情拖得越久,防疫政策反反复复,人们承受的压力就更大。

疫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2022年出现另一种更凶猛的变种病毒,全球或须发起另一场加强针运动,接种第四剂看来已属必要。但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去年12月22日的记者会上警告:“不能把追加剂当成庆祝活动的入门票。”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12月28日以视频方式发表新年寄语,希望“2022年成为所有人的复苏之年”,条件是全世界必须团结互助、同舟共济。不过,单是公平分配数量不足的冠病疫苗已碰到不少障碍。

跨年倒数之际,高度传染力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导致多国单日确诊病例激增,全球疫情再次狂飙,严重打乱岁末假期,全球逾万航班取消,不少大城市连续第二年停办跨年庆祝活动。

展望新的一年,不能期待苦日子尽快结束,正常日子快点回来,只能希望2022年对我们仁慈些。

作者是本报高级评论员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