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提到乌克兰就想到台湾
来源:中时电子报
旺报社评
为了解决最近乌克兰与俄罗斯的紧张关系,美国总统拜登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视讯会谈,拜登警告普京,俄国若对乌克兰发动攻击,西方将采取“强而有力的经济和其他措施”作为惩罚,普京则要求拜登提出具法律约束力的安全保证,排除“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向东扩张。双方虽各自维持自己立场,但战争的威胁可望降低。
美国不给乌国保证
乌克兰离台湾很远,大部分台湾人对乌克兰挣扎在战争边缘无感,反倒是西方媒体更敏感,在“拜普会”后媒体简报会上,询问白宫国安顾问苏利文,如果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中国大陆可能同时采取行动武统台湾,美国是否做好了因应的准备。
苏利文给了台湾人希望得到的回答,表示美国会采取一切可能的吓阻及外交行动,确保大陆政府武力侵台的情况永远不会发生。中、俄同时出兵挑战美国的机率不大,但国际社会为何一提起乌克兰就想到台湾,却值得台湾深思。
今年8月美国从阿富汗撤军时,就有美国国会议员质疑美国对乌克兰和台湾的承诺。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为阿富汗撤军乱象出席国会山庄听证时,众议员费茨派垂克就质问布林肯,美国政府是否会帮助乌克兰和台湾,抵抗来自俄罗斯和大陆政府的侵略?布林肯则表示美国会信守《台湾关系法》所做的承诺,也会信守对乌克兰的承诺。
当时《纽约时报》也有文章分析,阿富汗的沦陷让外界开始相信“美国不会无限支持盟友”。对于台湾、乌克兰、菲律宾、印尼这些国家来说,感受可能更加深刻。文章还引用法国国防事务分析家海斯柏格的说法:当拜登说“美国回来了”,对很多人而言是“美国回家去了”。海斯柏格认为,阿富汗的情势会让人越来越深信不能依赖美国。他还指出,自奥巴马开始,美国就一直在退出海外军事活动,到特朗普任内,人们发现美国不再愿意替盟邦承担无限责任。
而事实上,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在阿富汗沦陷后,就立刻要求访美,寻求美国的保证。他向美国提出三项意愿希望获得支持:第一是重申乌克兰长期想加入北约的愿望,希望能得到华府的协助并取得积极进展。第二,希望说服华府能够参与“诺曼地模式”的会谈,早日结束乌克兰东部两省的流血冲突。第三是想要了解拜登政府对当时即将完工的俄罗斯通往德国的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会让步多少?泽伦斯基的三个期望都没有获得美方的明确答案,空手而归,并让问题持续恶化至今。
甘做刺激大陆的笔尖
乌克兰问题的根源除内部种族差异外,主要还是国际势力的介入。前苏联瓦解后,美国企图将北约东扩到俄罗斯门口,让俄罗斯倍感压力。2013年,亲俄的时任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想要冻结与欧盟签署的《联系国协定》,亲欧阵营发起示威,亚努科维奇被迫下台。俄罗斯随即强势反扑,乌东亲俄势力上街抗议,莫斯科支持乌东地区的分离主义者与基辅政府对抗,使乌东陷入战乱。内战导致逾1万4000多人丧生,150万人流离失所。
亲欧的泽伦斯基政府自诩为欧洲的“盾牌”,以“反俄先锋”身份自居,迷信加入北约才能获得安全保障。美国给予乌克兰大量军事援助,鼓动乌克兰对抗俄罗斯。但每当欧美为了自身利益改善与俄国关系时,乌克兰往往成为弃子。不愿面对内部分裂与地缘政治的现实,乌克兰注定走上悲剧。而最近的紧张态势,有欧洲国家与美国军情单位质疑乌克兰政府利用并夸大危机,以此转移乌克兰内政的贪腐与无能。
所以同样在大国旁边且极可能成为战争代理人的台湾,自然被外界与乌克兰产生联想。美国虽信誓旦旦保证承诺不变,但以美国目前的实力,要同时对抗中俄两强,早已力有未逮,所谓的保证云云不过是吹哨子壮胆。
国际政治终究讲究实力原则,乌克兰未能解决国家分裂问题,陷入代理人战争困境,成为强国间谈判桌上的筹码。在台湾,民进党政府利用反中转移执政的腐败与无能,甘心成为美国拿来刺激大陆的“笔尖”。从乌克兰的例子可以见到,如果不能面对国内希望维持现状、追求和平的主流民意,审慎地在大国博弈中追求自身的战略空间,“被出卖”就会是一直挥之不去的梦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