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蓝云舟:与水獭的拔河赛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1-12-12 07:18
蓝云舟:与水獭的拔河赛

一些人觉得它们可爱,一些人觉得它们可憎。这里说的不是什么“野蛮女友”,而是日益引发关注的本地水獭。随着水獭的数量过去四年里几乎翻倍,这些野生动物在本地掀起的波澜也一次比一次大,大得不得不正视。

上个月30日一名晨运者在植物园被一群水獭攻击、脚部和臀部被咬伤26处的事件,已经不是本地“水獭社群”第一次闯祸。过去几年,除了在公路、医院大堂、公寓游泳池等地点穿梭,吃掉酒店和住家的观赏鱼外,水獭攻击公众的报道也不时出现。2017年,一名五岁女童在滨海湾花园被水獭咬伤;今年5月,一名77岁男子在文庆路上段也被水獭攻击。

这里先为水獭说句公道话。动物研究人员说,水獭一般上没有攻击性,袭击人类的情况也不常见,通常只是在带着幼崽或受威胁时,才会极度敏感而有防御反应。

话虽如此,人类当然也并非成天有意干扰水獭的生活。日前植物园的水獭咬人事件更让人叫冤的是,清晨光线本来就暗,而且是另一名跑步者“踩到地上黑影”,水獭家族却误把伤者当作是这名跑步者,才群起攻击。因为这起意外,伤者除了花上约1200元的医药费, 要坐下也不方便,睡眠更受影响。

这也许是孤立事件,事发后国家公园局在事发地点张贴告示牌,提醒访客遇到水獭的须知,不少专家也反复强调,从远处观察野生动物就好,与它们保持距离。不过这些充其量只是些指导原则,就算多留心周遭的野生动物,也难免发生意外。不怕一万,只怕万一,若本地水獭数目继续按目前的趋势增加,日后只怕会有更多类似事件,而后果也不一定只是被平白无故地送上26套水獭齿痕。

据统计,本地目前约有150只水獭。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水獭并不常见。但随着新加坡清理和美化河道,河道里有更多供捕食的鱼类,水獭再次出现。本地环境也缺少水獭的天敌,使其数目不断攀升。

人作为动物,自然也有防御本能。对于水獭数目激增,一些人也许认为应直接扑杀。但一来水獭在本地是受保护的野生动物品种,再者扑杀也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站在动物保护者的立场,甚至还会觉得动物何罪,赶尽杀绝未免太惨无人道。

《今日报》本月9日的报道,引述新加坡国立大学生物科学系高级讲师西瓦索迪(N.Sivasothi)说,水獭数目未达到须关注的程度,而就算其数目继续增加,也有其他方法加以管理,如在观赏鱼池周围架起障碍物,或是在户外池子里豢养水獭所不捕食的小型原生鱼类,控制食物来源,就能限制水獭的繁殖数目。

在新加坡这个自然环境和建筑环境紧密交织的“大自然里的城市”,如何与野生动物相处是必然要面对的问题。水獭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让人感到生活空间受侵犯的动物(甚至应该掉过来说,人类在侵犯野生动物的自然生态)。伴随水獭数目增加而来的种种事件,乍看是生态问题,但它更是对人类如何发挥巧思,从环境规划与设计制定出与自然生态相处之道的考验。

作者是新闻中心高级记者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