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永兴:推广清洁能源汽车应避免猴子捞月
时事透视
在2021年即将结束之际,世界经历了惨痛的冠状病毒疫情,以及因气候变化所带来的许多灾难。在刚刚落下帷幕的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世界各国重视气候变化也做出许多承诺。
在今年的国会拨款辩论,新加坡政府发布了有关2030年新加坡绿色发展蓝图,勾勒出改用清洁能源驱动车辆(新能源车),以取代内燃式引擎车辆的时间表。政府计划在未来五年拨款资助在全岛设置增建6万个充电点,比之前定下的2万8000个多了一倍。
作为驾车人士,除了新能源车价格,我对维持车辆运行成本(包括机会成本)更为看重。这不单单是充电所需费用,更重要的是充电过程中的便利,特别是寻找充电点和充电所必须耗费的时间。
在国外,一般住家都有其私有停车位,因此安装慢性充电点不会是很大问题。但是在新加坡的聚集式住屋环境,如果要真正落实新能源车的普及化,充电点将会是可预见的大瓶颈。
除了需要充足的充电点,充电所需的时间更是重要考量;毕竟充电有如上加油站,将会是驾车人士生活周期的一部分。而且慢性充电一般需要约八小时,即使是超快充电也需要至少30分钟。
这些实际问题将会带来许多挑战。以2030年6万个充电点来支持预计占比30%的新能源车(大约30万辆),由于需要长时间充电、每星期充电次数和新能源车分布的不均匀,我们可以预见在充电点分配上会是一大挑战。
未来驾车人士将会为寻找充电点和拿捏充电时间(以避免被其他人指责超时霸占)而产生焦虑。此外,耗费长时间和精力安排充电,长年累积下来,肯定会对新加坡的生产力和优质生活素质有极大的负面影响。
由于充电点的潜在纷争,若要鼓励国人改用新能源车,除非是强行立法,整个过程将会是一大挑战。
根据时任交通部长的王乙康今年3月在国会参与新加坡绿色发展蓝图辩论时的阐述,未来大部分充电点会是慢性充电设施。这是由于快速充电设备需要更高的发电量,若要普及这类充电点,将会影响全岛几乎所有变电站及电网设施。这些基础设施升级“不仅非常昂贵还很费时,也会延误充电设备的安装和扩大工程,严重阻碍电动车的采用”。
虽然政府承诺初期投资6万个充电点,但是未来需求将会更大;此类充电设备也需要定期维修和更换。这对国家财政资源将会负担巨大。说好听一点这会带动内需,难听一点却是增加国库负担。
因为以上种种考量,与其按照传统思维,为鼓励绿化而提供低于需求的充电点,我建议政府认真考虑“更换电池”模式(换电式)。其实换电式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我们有许多家用电器例如电牙刷、剃须刀、手电筒等,都已经使用一定规格的电池。作为新能源车发展佼佼者的中国,也已经在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年-2035年)》,提出建设换电池基础设施的优惠政策。
作为一般驾车者,我期待新能源车可以如电动牙刷一样,只需几秒钟更换标准电池,一边支持环保,一边提升生活素质,何乐而不为呢?
根据网上资料,换电式会有很多优势。首先时间就是金钱。根据中国北京现行的试点计划,每辆车换电池时间只需要一至两分钟,比现有到加油站所需时间还要短。再者,换电式操作集中大量电池存储、高效率充电设备(可以减免全岛变电站和电网升级)和专业物流调配,因此所需的基础设备类似共享经济,长远来说会影响新加坡有限资源(土地,环境、人力时间和财政等)的有效使用。从经贸发展考量,换电池服务,可以让现有加油行业按商业原则运营,间接减少政府的财政支出。
换电式的最大挑战是电池的标准化。目前清洁能源车开发商仍然把车用电池,作为战略技术产品专利,因此在价格上和充电器材方面有品牌垄断(例如特斯拉电动车)。但是我深信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有如现有的家用电池规格(AA,AAA,C,D型号等)和光伏,车用电池会趋向标准化。
我建议在清洁能源车开发初期,政府可以通过行政奖励机制,鼓励汽车公司为新加坡入口汽车提供例如EV1、EV2和EV3各类车型使用的电池互换技术标准。政府也可以资助企业开展换电站,主要是开创依据固定电池型号的车电池品牌和服务(类似不同国际品牌的石油公司和相关加油站)。
政府也可以鼓励公共交通业者(例如康福德高和新捷运)率先试点进行。由于车辆的采购量庞大,它们享有较大的谈判空间,与汽车公司商讨电池标准化和内需化,短期实行可能性较大。
正所谓“大船难转弯、小船怕风浪”,由于广大地域分布,中国的换电式新政策具有一定的挑战,但是新加坡在试点创新方面,却可以做大胆的局部试点。由于新加坡高度城市化,并享有科技领航者的地缘优势,再加上目前已经有许多清洁能源车商(至少许多中国车商已经朝往换电模式进行研发),我想这是新加坡引领清洁能源车的统一规划的最好契机。
随着政府宣布将在2040年全面淘汰内燃式引擎车辆,我认为在全岛铺设充电点有如猴子捞月,会是一个华而不实的昂贵基础投资。
作者是旅游咨询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