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移动支付快速发展,中国能放弃现金吗?


 新闻归类:财经评论 |  更新时间:2022-02-14 16:34

疫情前,中国为外国游客提供称之为“无现金日”的精彩节目:导游向外宾介绍,市内交通车票、博物馆和公园票以及饭店支付,超市、甚至菜市场购物都可通过手机完成。确实,超过80%的中国市民每天都在使用无现金支付,主要是通过阿里巴巴和腾讯开发的移动支付系统来完成。市民们对此已完全习惯,很多人甚至不带现金。

不过,去年郑州水灾,这个习惯让很多人吃了亏。因局部电信基础设施损坏,网络不稳定,而移动支付只能通过接入互联网的智能手机。大家开始以货易货:用手头拥有的食品换服装、香烟、酒品和其它东西。

这个问题很快将得到解决。

目前,中国处于数字人民币测试最终阶段。中国政府指出,数字人民币已在实施,其中包括通过NFC技术。这意味着,在不接通互联网状态下、用一个设备对另一个设备来实现支付。正在举行的北京冬奥会,应成为数字人民币进入流通的总演练。中国公民已经下载2.6亿多个电子货币数字钱包。

北京冬奥会期间的外国客人,甚至在中国银行没有账户情况下也可借助于专门的带有芯片的电子卡尝试数字人民币。

与此同时,新的金融服务总是与传统银行系统相伴相随。目前,中国各银行也试图“赶上潮流”。据北京中关村银行和辽宁振兴银行通报,从今春开始,他们将终止现金业务。给出的解释是,以此集中资源推动金融服务数字化。他们强调,已经获得中国人民银行相应许可。但暂时还不清楚,这些银行的新客户,将通过什么方式向账户存款。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李长安教授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指出,尽管数字化快速发展,但很难说中国将完全放弃现金。据他介绍,春节期间,中国的现金需求增加了。

他说:“无论是西方国家普及的信用卡服务,还是我国流行的移动支付服务,到目前为止都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社会能够说彻底不需要现金。未来我们不排除个别城市或者地区会实现完全无现金化的可能性,但是国家层面概率不大,毕竟现金本身仍然有很多实际用途。我们可以看到,春节期间市民对现金的需求量猛增,包括用于节日红包、年底结账发工资等。而老龄人口的存在,也让人们对纸币的需求具有长久性。”

不仅中国,其它国家也有金融系统和银行数字化的趋势。比如俄罗斯的Tinkoff数字银行,没有实体店。尽管提供的绝大多数业务是在线实现,但存取现金还是要通过其它伙伴银行的基础设施。瑞典被认为是世界无现金业务的领头国家,早在2016年,仅有2%的业务使用现金。该国1600家银行中,大约有一半不提供柜台业务,不接收和发放现金。瑞典人主要使用银行卡来实现每日的结算,同时也使用移动支付软件,比如Swish。

与此同时,甚至瑞典也在担心,放弃现金的趋势,除各种好处外,还存在一定的风险,尤其对某些弱势群体。老年人很难掌握新技术,他们更习惯于使用现金。年轻人也有陷入债务陷阱的风险。要知道,看不见的电子钱包中的数字以及轻松实现交易,使很多人不特别考虑自己的支出。不管怎样,大多数金融技术服务与数字支付,都在提供信贷业务。

对此,专家李长安教授指出,中国老年人数量在不断增加,金融监管部门很难批准完全放弃现金。

他说:“实际上西方国家的无纸化也比较普遍,特别是发达国家推行的信用卡服务也是属于无纸化的一种尝试。移动支付出现后在中国快速普及应用,现金流的大幅减少对于货币的流通确实有一定的好处。但是考虑到社会老龄化的大背景,应该说无现金化的进程也出现了很多问题。特别是老年人对移动支付不熟悉,操作不熟练,使得他们对纸币的需求仍然较大。 未来如何在无现金化的进程中照顾到这些人群的实际需求,在我想可能是我们需要面临的一个较大问题。此前针对老年人使用现金被拒的现象,央行曾发文强调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现金。此次两家民营银行表示停止现金业务,可能主要是与银行的主业发展有较大关系。无现金化在大多数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应该是不会太会普及。”

当然,所有国家的趋势是,现金是形式上的合法支付手段,但不可避免在逐渐被淘汰。不管怎样,中国政府在为市场所有参与方和各类消费者努力提供平等的机会。

也许,正因为如此,数字人民币引入并没那么快,正在研究各种与此相关的问题场景。针对其它在线银行、金融科技和移动支付,也正在制定反垄断、金融和技术管理措施,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任何可能的歧视性实践。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