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中美博弈下的人民币:何时完成那一竖(3)


 新闻归类:财经评论 |  更新时间:2019-08-07 07:55

1971年是重要转折点,布雷顿森林体系开始瓦解,世界汇率体系由固定向浮动汇率转变,日元也随即开始升值。1971年8月16日(尼克松关闭黄金窗口的第二天)到8月27日,日本外汇储备增加了50%。8月27日后,日本不再坚持1:360的价格购买日元,日元被允许升值。当日元升到308,再一次被官方稳定下来,日本甚至多次通过降低贴现率的方式维持汇率。1973年《史密森协定》瓦解时,日元升到了265。同样是在1973年,日本经常账户余额逆转为赤字。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石油价格的冲击,但日元升值也不可忽视。

1978-1985年之间,日元进入贬值区间。从1981年开始,日本的贸易顺差占GDP的比重迅速扩大,而美国由于第二次石油危机的冲击,陷入了“滞胀”的窘境,1979年,美国通胀率达到13%。时任美联储主席的保罗•沃尔克采取了连续加息的方式来抵抗通胀,有效联邦基金利率在1981年6月达到了19.1的水平。这吸引了大量外资流入,美元汇率持续升值,贸易加权美元指数在1985年3月达到了142的历史高位。据Bergsten(1985)的估计,那时美元的贸易加权汇率被高估了30-35%。1982年开始,美国经常项目逆差不断拉大,1985年达到了120亿美元,引发美国国内保护主义情绪高涨。

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主动与美国交涉,促成了广场会议。此后,美元进入贬值区间,截至1990年底,贸易加权美元指数下降到了84,贬值幅度达40%。日元则快速升值,自《广场协议》签订以来的一年时间里,日元兑美元汇率已经升到154,升值幅度超过40%。日元急速升值给日本经济带来了大麻烦。其中之一便是贸易顺差占GDP的比例自1986年触顶之后便缓慢下行。1987年卢浮宫协议之后,五国集团达成稳定汇率的协议,日元汇率逐步稳定,但仍然在逐步升值,2008年升到了100左右。在此过程中,贸易顺差占GDP的比重也在不断下行,至2011年变为逆差。

在描述日元的故事的时候,会发现中国的故事与日本惊人相似。1994年,汇率两轨并一轨,实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美元是人民币的“锚”;2005年后,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开始升值。从图2可以看出,人民币汇率重要制度改革的历史节点,与日元汇率转变高度重合。

图3进一步表明,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过程中,中国的经常账户也经历了与日本类似的情形。1995-2004年期间,人民币汇率稳定在1美元兑8.28的位置,经常账户顺差占GDP的比重不断攀升。从2005年开始,人民币进入升值区间,经常账户顺差占GDP的比重也从2007年达到顶峰之后便一路下行,到2018年,仅为0.38%。如果中美贸易纠纷仍然持续,2019年有可能成为中国经常账户由顺差变为逆差的转折年。

图3:人民币汇率与经常账户

数据来源:CEIC,东方证券

需要说明的是,与美国的经贸关系的转变只是影响汇率走势的一个因素,而汇率也只是贸易收支状况变化的影响因素之一。中国与日本经常账户轨迹的相似性,背后反应的是两国相似的投资与储蓄结构,以及与此相关的人口结构等。那么,图2中对人民币走势的猜想是否可靠?是如虚线①所示,围绕当前的均值水平上下波动,还是如虚线②所示,还将不断升值,而后进入相对稳定的波动区间?

人民币和日元在第一个升值区间是重合的,起因都是浮动汇率制度改革,使得汇率朝均衡汇率趋近。日元升值的第二个区间,起因是美日贸易摩擦,那么,中美贸易纠纷是否会导致人民币汇率升值进入第二个升值区间?

我们的观点是,长期而言,人民币汇率取决于中国相对于其他国家的潜在产出增速,因为这是资本报酬的主要决定因素。人民币能否继续升值,将取决于供给侧改革的成效。某种程度来说,可以将人民币汇率看作供给侧改革成就的一个指标。除此之外,中美关系如何发展,也至关重要,因为这与中国的潜在产出增速也密切相关。

一方面,人民币汇率问题是中美贸易谈判的一项内容,中美双方会就人民币汇率达成怎样的协议?在《致命中国》中,纳瓦罗提出的方案是,与中国签订“广场协议2.0”的可能性不大,为了照顾中国的大国尊严,美国可以考虑与中国私下达成协议,设定一个人民币变动的路径。站在美国的立场上,一定是希望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但从中国的角度来说,自然是希望人民币更多地由市场来决定。最后就看双方妥协的结果。

第二,更为关键的是,“卢浮宫协议”之后,日元仍在不断升值,原因何在?人民币长期升值的基础是否存在?笔者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日本的跨国公司,如汽车行业的丰田和本田,它们不仅占据了亚洲国家最主要的汽车市场份额,在欧美市场上也一度拔得头筹。跨国公司在海外的利润形成了对日元的需求,从而对日元汇率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说,至少目前来看,人民币没有这样的基础。有过海外经历的读者都能体会到,中国自主品牌并未走出国门,从“Made in China”到“Created in China”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经常账户回归均衡的趋势不可扭转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将更多的取决于资本和金融账户下收支状况。这首先是取决于经济层面上资金流进和流出的意愿,取决于国内外资金的回报率。其次是政策层面上能不能允许资金进出,这要取决于监管层对资金流进和流出的态度。

当前来看,根据IMF的估算,人民币汇率已经完成那一竖(从升值到横向波动),它将会按照图2中虚线①所示的路径,围绕均衡双向波动。但均衡汇率本身也是动态的。只要中国不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人民币汇率就不会呈现单边贬值态势。所以,应该淡然看待人民币“破7”,市场可能会逐渐习惯人民币在7附近来回穿梭的状态。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邵宇为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达飞为东方证券宏观分析师。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