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博弈下的人民币:何时完成那一竖(2)
非市场经济国家
中国于2001年12月正式签署《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协定》。协定规定,协议国可在15年内决定是否将中国作为“非市场经济体”对待。如果被判定为“非市场经济体”,裁定国就可以轻而易举的采取反倾销的方式对中国出口商品征收特别关税。截止到2018年底,阿根廷、巴西、智力和韩国已经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而美国和欧盟仍未承认。
人民币汇率问题是美国认定中国是“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其中一项标准。在2017年10月发布的《关于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的报告中,美国商务部的认为,中国仍然通过中间价设定流程和外汇市场干预措施维持对人民币估值的控制,并以此获得竞争优势。去年签订的美墨加协议(USMCA)就在“非市场经济国家”上做了文章。美国之外,欧盟在提交的关于WTO改革的方案中,也对“非市场经济体”提出了更多约束。
可以看出,“汇率操纵国”和“非市场经济国家”这两个负面标签从政治层面给人民币汇率施加了向上的压力。从中美经贸谈判美方声明的内容可以看出,人民币汇率也是谈判的一项重要内容。但人民币汇率的长期走势仍然是由经济逻辑决定的,现在的关键问题是,人民币汇率的长期趋势如何,其决定因素有哪些?
他山之石:广场协议后的日元
以此为参照,并不是暗指中美会就人民币汇率签署类似协议,而是从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汇率制度改革的路径、对资本账户的管制力度和开放的次序,以及与美国的经贸关系来看,中日有较高的相似度。基于此,笔者曾对人民币汇率的长期趋势做了一个大胆的猜测,如图2所示。
图2:日元走势和对人民币走势的猜想
数据来源:Wind,东方证券
说明:日元走势的起点是1960年。目的在于保持日元与人民币盯住美元的时间段相等。日元是1960-1971,人民币是1994-2005.
1949年4月开始,日元钉住美元,汇率为1美元兑360日元。期初,美、日官方均认为,日元被显著高估,但日本政府用外汇管制的方法使其得以维持,其结果之一就是持续的贸易逆差。但证据表明,到20世纪60年代末,日元已经从高低扭转为低估,贸易收支也逐步从逆差转为顺差。
在汇率有高估向低估的转变过程中,配合以国内的产业政策,1965年后,日本贸易收支扭亏为盈。日本政府持续以1美元兑360日元的价格购进美元,以支持美元兑日元的汇率,致使日本外汇储备自1968年后快速增长。
从1960年代开始,日本逐步放开外汇管制,1964年开始实现了经常账户的自由化,1968年放开了FDI的限制,但并非完全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