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吴俊刚:持剑者死于剑下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3-07-12 07:45

俄乌战事持续超过500天之际,美国总统拜登做出了他所谓的“艰难决定”:为乌克兰提供集束炸弹以协助反攻,并确保乌方的武器不会在短期内耗尽。

什么是集束炸弹(Cluster Munitions,也称集束弹药)?据联合国的解释,集束弹药可以通过空投或地面发射,根据型号的不同,一颗集束弹药弹头内可能包含几十到几百枚不等的爆炸性子弹药。一经射出后,弹头在半空中爆炸,释放出的子弹药攻击面积可达3万多平方米,任何身处这一范围内的人员,包括无辜平民,都难以幸免。

2010年正式生效的联合国《奥斯陆集束弹药公约》(Oslo Convention on Cluster Munitions),是具有约束力的国际法之一,它禁止这类武器的使用,但迄今为止,只有111国签署为缔约国,另有12个签字国(即还未正式核准公约)。还未加入公约的以亚太地区(包括中东)国家居多,约有40个,包括中国、印度和新加坡等。和俄乌战争密切相关的三个国家,俄罗斯、乌克兰和美国都不是缔约国。北约的主要成员国都是缔约国。因此,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固然必须反对美国的决定,德国、法国、英国、加拿大等缔约国也必须口头上反对。

集束炸弹有极强大的杀伤力和穿透力,可以打穿装甲车的钢板,但更可怕的是它的“后患”。因为一颗大的母弹里藏有数十颗“子弹”,随母弹爆炸后散落的“子弹”,有好些会因为没有直接触碰到硬物而没有爆炸,深入土中,变成所谓的“哑弹”。平民百姓在无意间踩踏到便会爆炸夺命,或造成伤残,可谓后患无穷。

2020年,联合国引述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数据说,过去40年来,全球有数十场武装冲突使用了集束弹药,所导致的人员伤亡和人道主义问题一直持续至今。阿富汗、阿尔巴尼亚、阿塞拜疆、波黑、柬埔寨、乍得、克罗地亚、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伊拉克、以色列、科威特、老挝、黎巴嫩、黑山、摩洛哥、俄罗斯、塞尔维亚、塞拉利昂、苏丹、叙利亚、塔吉克斯坦和越南等国家和地区,都受到这种武器的严重影响。以老挝为例,据估计,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共有约2亿7000万枚榴弹散落在该国各地,迄今尚未爆炸的遗留榴弹多达数千万枚。

2018年集束弹药联盟在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发布年度监测报告指出,公约签订后10年,全球已销毁99%的集束弹药库存。美国自然没有销毁这类库存武器,现在就要运往乌克兰派上用场。据《纽约时报》报道,美军在1996年到2020年之间,曾五次试炸这批库存的集束炸弹,并声称哑弹率很低。但《纽时》指出,用的是库存的老弹,其实失败率(也即不爆炸)达到14%。看来军火商又成功利用一场战争,报销一批旧武器了。

乌克兰不幸将成为下一个受害国(除非美乌两国最后一分钟改变主意),即便能杀死更多的敌军,也必不可免地要给人民埋下可怕的后患。问题是,动用杀伤力更大的武器就能结束战争吗?同样没有签约禁止集束弹的俄罗斯,难道就不会以牙还牙吗?其实,西方早就指俄罗斯在乌克兰使用集束弹。这正是:以暴易暴,不知其非矣。但以武力解决问题,符合美国一路来的对外行事作风。

两位美国女学者莫妮卡·达菲·托夫特(Monica Duffy Toft)和茜迪塔·科希(Sidita Kushi)称之为“武力外交”(Kinetic diplomacy)。据她们研究,美国外交从2001年发生九一一恐怖袭击事件后就开始转向,摈弃传统外交,倾向于以武力解决问题。这个转变主要有三个导因。一是九一一事件的影响;二是单极的惯性;三是苏联瓦解后,大国斗争暂时平息,美国少了顾忌,更大胆妄为。

九一一发生后,当时的美国总统小布什把一些国家视为邪恶轴心,犹如魔鬼,必须以武力消灭之。其次,苏联瓦解后,出现“单极时刻”,美国天下无敌,更加迷信武力,放胆干预他国事务,并形成动辄秀武力的惯性。美国越来越相信自己是不可或缺的国家,更相信“美国例外论”。

这期间也出现了一个“铁三角”左右对外事务的局面。所谓“铁三角”指的是一些处理对外关系的国会委员会、联邦机构,以及特别利益集团和国防工业的游说势力。其中,对政府最具影响力的是军工企业如雷神公司、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波音等财雄势大的军工巨头。

莫妮卡是美国弗莱彻法律与外交学院国际政治学教授兼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茜迪塔则是布里奇沃特州立大学政治学助理教授。两人今年1月在《外交事务》杂志发表的一篇专文,探讨了华盛顿嗜好武力的根源。她们的一个有趣观点是,随着中国军力日益加强,经济力量日益扩大,在全球的足迹日益普及,应当促使美国更加小心才是。美国执行更谨慎的对外政策,就能减少它卷入新的全球冲突的可能性。换句话说,一个更强大的中国,对美国的冒险行为能产生一定的制约。

两人合著的新书《死于剑下——美国外交政策的军事化》(Dying By The Sword)数月前出版。她们对美国武力外交的分析,旨在劝导美国外交政策制定者不可迷信武力和美国例外论,避免形成“路径依赖”。她们认为,美国现行外交作风既伤害美国本身,也伤害世界整体,务必改弦更张,回到传统外交模式。

这本书在前言中引述了《圣经·马太福音》里的一段话:“耶稣遂对他(一般认为是指彼得)说,把你的剑放回原处,因为凡持剑的必死在剑下。”(Then said Jesus unto him, put up again thy sword into his place, for all they that take the sword shall perish with the sword)。犹大出卖了耶稣,带人来抓捕他,彼得宝剑出鞘,削去其中一人的耳朵,但耶稣却立即制止他,并说出了这番话。

对我们来说,两位学者的分析和看法其实并不新鲜,但对美国政策制定者而言仍属可贵的诤言。所谓言者谆谆,听者藐藐,要扭转武力外交的惯性,谈何容易。正如作者所指出的,美国对外政策受到庞大利益集团的牵制和操控,放弃“武”的外交而回归“文”的外交,并不符合这些集团的利益。但如果一直仗剑逞能,穷兵黩武,不知收敛,美国不只会日渐失去国际威信,最后还可能死于剑下。她们认为,要改变美国的武力外交,摆脱对武力的迷信,可能需要几十年的时间,但这是人类要克服当前各种生存挑战的唯一希望。这种悲天悯人之心,我们倒是应该同理支持的。

作者是前新闻工作者、前国会议员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3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