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中国对股市的监管要不要“父爱如山”?


 新闻归类:财经评论 |  更新时间:2020-07-09 21:01

来源:路透社

作者:沈燕

曾几何时,坊间戏言只有男足教练和证监会主席是中国最难干的职业:因前者几乎从未在国际比赛中出线,后者则是股市涨也好跌也罢,监管层都难脱关系。

周二晚间中国原证监会主席及副主席齐聚线上,论道中国股市前生今世,反思对股市的监管到底该不该体现出“父爱如山”的情怀?纵观中国股市30年发展史,从历次大跌时屡屡出台的救市经验得到的教训就是:“不”。而注册制的实施标志着法制化监管时代的到来。

“监管者由于有多元化的目标,所以总是存在一个叫'父爱主义'。就像父亲爱护自己的小孩一样。当然这个理念把它用到经济学这个领域来,就讲监管者不应该有这个父爱主义。但是我们恰恰相反,的确是有这么比较浓厚的父爱主义。”前证监会主席肖钢称。

他进一步解释,中国股市整个30年发展有九次叫停了IPO,的确是形成了这么一个路径。九次累计的时间把交易日算起来有五年,等于30年只有25年在运行,五年是停的,这是累计的。

“这个对市场、对预期的影响那是难估量的,包括对创新的影响。“肖钢称,坦率说,只要市场停发IPO,它的上游PE、VC就没有办法退出,它会影响很多对创新的投入,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他进一步指出,股市的价格发现功能非常重要,配置资源主要靠价格来引导。那五年都没有这个价格的信号,这个对全市场、全社会、整个经济影响是无法估量的。所以这件事情不要小看,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庆幸的是现在IPO不停发了,即使市场再困难也没有停发,这是很不容易的。

而在注册制实施之前的核准制,在前证监会副主席李剑阁看来,监管不肯放弃审批,好像还有一个潜在的理由就是,监管部门有责任替公众选择一个好公司来上市。就像肖钢所说的,对公司的质量好像实际上有一个背书的作用。

周二晚间,在“浦山讲坛第19期暨CF40孙冶方悦读会第14期”上,前证监会主席肖钢、前证监会副主席李剑阁和高西庆纷纷点评了中国资本市场以及监管方面的得与失,面对新形势下中国资本市场面临的五大变革,核心是要深化注册制改革,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加强法制建设等。

此次读书会上肖钢亦分享了其新书《中国资本市场变革》。肖钢在2013年3月至2016年2月担任中国证监会主席、党委书记。2015年中国爆发股灾,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熔断机制引发股市“轩然大波”,其后不得不停止实施,中国股市亦进入寒冬。

监管者职责到底为何?

对于这三位前证监会高级官员而言,反思证券市场的监管职能到底该如何定位,不仅事关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更是对服务型政府还是管理型政府的深度思考。

李剑阁就表示,中国在认识上和机制上的不足体现在常常对资本市场赋予过多的功能。资本市场它只能做什么,而不能做也不应该做什么,这件事在“我们”头脑里一直不是特别清楚。无论是领导还是老百姓,都想资本市场人人都发财或者创造一个繁荣局面,但资本市场本身自己不能创造繁荣,它是一个高度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一个市场。

监管部门对这个资本市场,其实就是管规范,不应该对资本市场的发展和股市的波动负任何责任。因此,监管部门不要去利用资本市场制造和鼓吹泡沫,也不要对资本市场是不是有泡沫做出主观的判断。

“这个泡沫有没有,就是由市场自己去纠正,市场永远是在贪婪和恐惧当中摇摆。我们要尊重投资者的自主选择,当然投资者也要对自己的选择承担全部的责任。”李剑阁称。

他谈及94年上半年因当时实行了比较严格的宏观调控,沪综指从1993年的2月16号的最高点1,558点,一路跌到7月份的333点,也就四、五个月的时间跌掉了五分之四,市场陷入低迷。

1994年7月28号当天下午召开了有监管部门,也有国务院有关负责人,以及来自上交所、深交所两个地方的领导参与的一个会议,就是怎样对待当时股市下跌的严峻局面。

这个会议形成了一个证监会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就稳定和发展股市的座谈纪要。这个《纪要》主要就是中国资本市场历史上著名的三大救市政策。第一条就是年内暂停新股发行和上市。第二个,严格控制上市公司的配股规模。第三个,是采取措施扩大入市资金范围,也就是允许券商融资,成立中外合资基金。

消息出来以后,8月1号,第一个交易日,上证指数就跳空高开18%,买盘蜂拥而入。一天就涨了30%,接下来一周,沪深两市分别涨了104%和68%。这个就是著名的中国监管部门第一次出手救市的一个案例。

尽管救市成功,但通过暂停IPO救市的方法显然并不一个市场化行为。这在当时担任证监会发行部主任的高西庆看来就是一个饮鸩止渴的办法。

监管者的反思

在高西庆看来,过去这30年里中国市场上上下下,但搞了这么多年恨不得快打回原形了。市场所有人都在盯着,随时都可能回去,但是领导还是撑不住,还是说不行,“我们”要出点救市政策。这一出,好了,变成了现在这样的机制了。

“我说这个市场有市场自己内在的规律,它往下走它一定还会往上,但是我们现在用这种方式去做的话,就会给市场的预期造成一个巨大的扭曲,将来下一步你怎么办?”高西庆回忆在那次会议上发言称。

尽管时任发行部主任,高西庆坦言,由于当时的机制、历史环境要用审批的方式。“当年我就一再强调、想尽办法要往市场化的方向推,但是由于整个大机制的问题,它这个推不动,转着转着就回来了。”

所以法律上写得多写得少,法律经过多次修改,但是这个法治化的过程是一个大的思路的过程,是整个所谓市场化机制,真正要从心底里愿意实行它的过程。

他表示,后来也看到一次一次形成了路径依赖之后就真的很麻烦。“因为我跟监管部门打交道比较多,猫和鼠都做了很多年,大家总是讲说,中国的这个投资者不成熟,中国投资者就是投机心理强。我说这话说得一点都不对。“

高西庆说,跟各个监管部门的打交道,这么多年看了,没有哪个市场上的监管者的监管能力、投资者跟监管者的博弈能力有中国市场这么厉害。以中国人的平均智商,以中国人的努力程度,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搞不好。

因此中国要建立一个以规则为基础的市场非常重要。规则意思就是可预测。真正法治化是治理的治。要用特定的一些规则来使得法律得以实行,而不是说有了法律就成了法治化。

高西庆表示,其在做人大代表的时候提出了好几次建议,建议很简单,《证券法》的序言开宗明义要讲,证券监管部门的责任是什么?就是在监管上做铁路警察,只管这一段。只管在证券市场上维持有序透明可预测的发展,在市场上对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保护。你就抓坏人就完了,你对于内幕交易操纵市场去管就完了,除此之外证券监管部门不应该有其它职能。

“不应该赋予它要看市场有没有泡沫,市场是不是太高了又或者市场是不是太低了(的职能)。你给它多元化的职能,它没法运作。所以必须要从法律上去管。”高西庆称,注册制的实施无疑是抓住了资本市场改革的牛鼻子。

至于上市公司质量保证,让投资者自己去决定,去判断。投资者有的是愿意赌的人,而且它这个赌比一般的赌博要好很多,因为可以根据各种数字各种东西,根据市场本身内在的规律,根据市场的心态,心理去判断。

“证监会唯一职能就是保护投资者,而且是只保护中小投资者,不保护大投资者。这个道理很清楚,你有那么多钱,你自己就天然可以保护自己了。我只保证你大投资者不会操纵市场。中小投资者它们保护不了自己,没有足够的信息渠道没有足够的力量,那我们要保护的就是这些人。这样把这个机制慢慢可以调顺起来。这不是个投资者教育的问题,是个机制的问题。”高西庆称。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