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从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反思当前疫情影响


 新闻归类:财经评论 |  更新时间:2020-04-15 08:20

今年最大的黑天鹅事件当属新冠疫情爆发,全球大范围落实隔离政策进行防疫,疫情严重的国家,企业生产活动基本停滞,服务业消费降至冰点。受这样一场不期而至的外部冲击影响,全球经济一个季度内便从增长转为深度衰退,金融市场也一度被恐慌情绪笼罩,见证了无数个历史之最,即首个美股10 天四次熔断,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最低触及0.4%,创 150 年新低,甚至通常具有避险属性的黄金也一度因为流动性紧缺而遭到抛售。

短期内疫情引发的经济衰退程度远超出一场大规模自然灾害的冲击,而考虑到疫情在欧美国家仍然处于上升趋势、疫苗从研发到应用也需要时间,可以预期,全球经济负增长将持续一段时间。这种背景下,市场上围绕全球经济是否会陷入“大萧条”或者“大衰退”的讨论此起彼伏。不少观点认为,此次疫情冲击之大史无前例,世界正面临着类似1930年代全球经济萧条的情形,冲击将是2008年金融危机冲击的数倍。

情况果然如此悲观吗?当前的市场争议让笔者回忆起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的场景。当时笔者在中金公司研究海外宏观,突如其来的雷曼倒闭事件,引发金融机构连锁反应,金融市场融资功能瞬间失灵,美国信贷市场贷款利率飙升,流动性的冻结最终造成整个金融体系迅速去杠杆,加剧了企业破产风险和衰退风险。

彼时国内政策层高度关注海外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与应对之策,笔者作为当时国内为数不多从事海外宏观研究的经济学家,常受邀进行各种讨论。记得当时国内舆论也非常悲观,如下观点非常盛行,即美国要开启量化放松,美元会持续走跌,应该大量抛美元资产,减持美国国债;美联储超常规货币政策势必会引发全球通胀,防通胀是政策重点;金融危机波及全球,全球经济将再一次陷入全球大萧条等。

08年金融危机之时市场担忧与当下可谓如出一辙。那么,事后来看,情况又是如何演变的呢?我们看到,虽然美国开启量化放松,但08年反而是美元最低点的时候,笔者当时出版研究报告也旗帜鲜明的提示市场应警惕美元的大反转;很欣慰的看到,后期中国并未向此前舆论广泛呼吁的那样大量抛售美国国债,否则无疑会损失严重;全球经济低迷、需求端的不利影响,决定了价格短期内难以出现大幅上涨,因而通胀不是危机时政策的主要考虑,相反,防通缩更加重要;此外,尽管金融危机蔓延至全球,但这场危机也刘持续不到两年,与跟上个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终究难以匹及。

从这个角度来说,危机来临之时,由于情况经常瞬息万变,认识危机传导机制需要一个过程,市场非常容易出现担心过度,或者轻视问题这两种极端的思潮。那么,对比当前,对08年金融危机的反思又有哪些可以借鉴之处呢?

首先应该明确的是,本次危机的性质是由疫情引发的经济衰退,暂时还未出现如08年一样,危机传导到金融机构,导致部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倒闭、进而冲击金融体系的局面。当前各国应对疫情危机,也都第一时间出台了危机管理的政策举措,特别是美联储没有重复2008年金融危机之时的瞻前顾后,在疫情蔓延时,果断降息至零利率、重启量化宽松,并承诺无限量QE;危机应对政策数日之内出台、更加及时,力度更大,对于缓解流动性风险很有效果。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