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国一季度数据惨淡成定局
来源:路透社
作者:沈燕
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应对突发疫情时中国发挥制度优势的同时,社会管理不到位、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等体制性弊端也一览无余;央企国企率先复工复产成为保供生活用品和疫情物资的主力军,展现出较强抗风险能力时,民企小微在风雨飘摇中的脆弱更令人揪心。
当突发疫情令中国鼠年开局经济社会生活陷入停摆时,当2月份经济先行指标PMI全线创出纪录低点时,中国一季度将录得惨淡的经济数据已成定局。只是在致力“六稳”强调积极财政政策更积极有为,稳健货币政策更灵活适度来“救急”的同时,社会经济领域深水区的改革提速才能“救穷”。
“不能脑子发热随口说,什么中小企业50%面临破产;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赤字要突破GDP的3%;要增发特别国债10万亿等等,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呢?似乎使人感觉中国经济到了濒临崩溃的样子。这怎么可能呢?”曾担任过中央财经委副主任的贺铿称。
他认为,此次疫情比当年非典的影响肯定大,当前面临的国内、外情况也不大一样。但是不可以轻言改变既定宏观政策,即使是放弃一点增长速度也不能不顾金融风险。
中国目前疫情蔓延势头得到初步遏制,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但随着大规模的复工复产,内防人员聚集可能产生的疫情扩散以及海外病例的增加使得中国外防输入的压力在加大。这就对地方政府差异化防控管理和复工复产提出更高的管理要求。
而在疫情发生后每天召开一场发布会通报疫情已成诸多省份的标配。不过广东省政府新闻发言人近日表示,每天举行一次的发布会将改成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发布会发布频次。意味着广东省疫情防控发布会连开34天后,从3月起将不再每日一场。而广东在复工复产方面也远远领先于诸多省份。
“从实际出发制定落实政策,既要敢担当,也要有能力,治理水平的差距就出来了。各地情况不同,政策不同,但政策效果可有相同的衡量尺度,这就是在疫情可控前提下恢复生产、恢复经济。防控过度,挤压经济增长空间;疫情反弹,对经济冲击更大。这个度的把握反映的就是治理水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刘世锦撰文称。
受肺炎疫情影响,近日公布的PMI数据均创出纪录低点,其中财新/Markit经季节性调整的2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大幅降至40.3,创2004年4月本项调查开启以来纪录最低,远逊于路透调查预估中值45.7,亦远低于上月的51.1。其中,生产、新订单和用工数量皆创下调查开启近16年来最大降幅。
2月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CNPMIB=ECI剧降至35.7,远低于路透调查预估中值46和1月的50,并创该数据有记录以来新低。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解读2月官方PMI时指出,受疫情冲击2月份采购经理指数明显回落,但当前企业复工率回升较快,将推动3月份采购经理指数上升。但受访的专家们似乎并没有这么乐观。
“一季度的经济数据肯定不会好看。”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就称,突发疫情令投资消费外贸全部受影响,宅家禁足之下反倒体现出传统的百货超市及蔬菜日用品商场的重要性,以一些线上文化娱乐项目和网络课程等等。
中国国家统计局将于3月16日举行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发布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月度报告、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月度报告以及消费等2月份的经济数据。
美联储周二意外降息50个基点,这是美联储自2008年金融危机最严重时期以来首次紧急降息。周二中国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完善“六稳”工作协调机制,有效应对疫情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运行;确定支持交通运输快递等物流业纾解困难加快恢复发展的措施;决定加大对地方财政支持,提高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能力。
疫情暴露出社会治理及公共卫生等诸多短板
尽管疫情防控是中国高层统一指挥并设立联防联控机制对防疫物资统筹调配,在取得疫情防控成效的同时,也不断有火线提拔和火线撤职的官场实例,让社会管理中的形式主义以及只对上不对下的“官本位”考核机制陋习暴露无遗。更突现公共卫生等民生领域的补短板已刻不容缓。
“这次疫情也暴露了社会治理体系与能力上的短板。中国的人均GDP现己达到一万美元,开始进入高收入社会,需要与此相适应的社会基础设施及相应的社会治理能力。”中银国际研究有限公司曹远征撰文称。
他认为要重点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特别是要顺应城巿化的发展趋势,推动农民工的市民化,进而定居化,以弱化人口跨区域大规模流动的态势。这要求政府投资更多转向诸如公共卫生、教育、包括社区在内的社会组织与设施等民生领域。相应地也要加快政府职能向公共服务服务方向转变。
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看来,”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如此巨大的公共卫生事件,表现出现有医疗与公共卫生系统不充足、不合理、不平衡的问题,除了硬件配置不到位以外,医护人员的配置也远远不够。另一方面,财政支出数据显示,公共卫生投资明显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