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陈冠安:台湾必须面对体制自信的大陆


 新闻归类:财经评论 |  更新时间:2019-11-14 06:58

作者:陈冠安

日前中共四中全会正式落幕,会后公布《中共中央关于坚持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虽然在会前,由于三中与四中间隔长达1年半,因此有传言四中可能出现重大人事布局变动。不过实际上,四中文件呈现的面貌却是中共对更高层次,即体制现代化的规划。

大陆已走上现代化

从19世纪开始,西方透过“船坚炮利”的现代化成就,逐步从经贸、社会和政治上对非西方世界进行殖民与半殖民工程。而面对西风,非西方世界的知识分子也不断在探求如何促使国家“现代化”的富国强兵之道,救亡图存。但百年来,非西方菁英不仅对如何达致“现代化”有多种歧异途径,对什么是“现代化”的看法,也有诸多不同。

在如何现代化的道路上,日本与亚洲四小龙,率先证明非西方国家也可以在经济上进入“已开发国家”之林。而大陆在历经30年的改革开放后,虽然经济猛然起飞,但根据IMF资料,2018年人均GDP仅接近1万美元,位列世界第69名,还未到达前段班水平。不过由于其庞大的人口基数,成长快速,以及世界第2大经济体的地位,近来已让西方世界出现取消大陆在WTO“开发中国家”资格的声浪。然而无论是处在经济中段班或前段班,从大陆取得巨大经济发展成果的角度来看,确实可以说是走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以中共的语境来说,就是建成小康社会。

然而经济上的现代化,就是真正的现代化吗?事实上,在西方世界的想像与语境里,除了经济发展外,真正的现代化,也必须包含民主体制。过去更有西方学者认为经济发展将会带动民主化。因此从西方的角度来看,即使大陆在未来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只要仍是威权体制,就并非现代化国家。

所以说,从如何现代化、现代化是什么的层面来看这次中共四中全会文本所代表的意涵,就很清楚地可以理解,相比于内部人事布局,中共菁英更着重在与西方的体制抗衡。从过去工业、农业、国防与科学技术的“四个现代化”,到如今第5个的体制现代化,就是要向外界阐述,不只经济发展上有“中国模式”,政治体制亦有。

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拥有13个体制优势,以及衍生的4个自信。也就是说,藉由重新定义“现代化”,表明毋须转型为西方自由民主体制,大陆也能成为经济与政治的现代化国家。

磁吸台基层到大陆

至于两岸部分,从四中全会文本淡化一国两制的色彩,以及结合最新的《26条》措施来看,北京虽然可能暂时或永久性降低台湾菁英的两岸分量,不过却并未减轻对台湾社会民意脉动的重视程度,反可能更加看重。而对台方针,在体制自信的情境下,也不仅从菁英换到基层,更从台湾转至大陆。不再冀望台湾菁英能藉由两岸交流改变民意,而采重力牵引的方式,磁吸台湾基层到大陆发展。可说是剑指失去体制自信的台湾。根据《远见》民调,台湾民众在经济、教育、贫富差距、社会公平、努力会成功的面向多持悲观态度。

具体而言,明年台湾总统大选的结果,确实可能会改变北京对台的策略,然而前述所说的大方针,却不然。这也是无论党派立场,台湾菁英都必须要在未来应对的两岸变局-如何在台湾失去体制自信后,面对一个体制自信的大陆。

(作者为台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助理研究员)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