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中国频释力挺制造业信号 迫切需将减税降费落到实处


 新闻归类:财经评论 |  更新时间:2019-09-24 09:14

作者:宿泱韫

中国近期频频释出重振制造业的决心,减税降费规模亦超出年初的2万亿元人民币目标,尽管如此,在官方税费频减的背后,企业的获得感却不是很强,外界不乏呼吁减税降费落到实处并继续加大力度的声音。

中国国家主席...近日强调“把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搞上去”,人民日报亦就此连发评论,凸显官方在经济转型、脱虚向实上的决心。但由于中国经济结构性矛盾仍存在,对于民营企业占多数的制造业而言,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依然突出,专家们建议按规模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不失为一个选项。

“(把制造业搞上去)是好事,对内重视制造业和创新,对外扩大开放,中国经济还是有希望的。”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表示,近期制造业表现低迷,是由于成本高企、价格走低、创新不足、市场萎靡,大背景是全球经济放缓和中国经济内需不足。

他认为,实现高质量发展主要靠两条腿:一是制造强国,二是创新驱动。实体经济立足现实,创新驱动着眼未来,这是应对内外交困的必由之路,将成为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线。

中国社科院经济学教授、天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煜辉此前接受路透专访时表示,中美贸易战的升级坚定了中国去房地产化的决心,这从7月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房地产的定调可略见一斑,而通过去房地产化将各方面资源聚集拯救和重振世界工厂,更是中国当下现实的宏观经济政策选择。

从数据来看,当前的制造业状况较为低迷。中国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已连续四个月处于50的荣枯线下方,而最新公布的固定资产投资数据中,前八月制造业投资增速降至2.6%,远低于整体的5.5%,单月增速降至负值。

分析人士认为,内部需求不足、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外部不确定性,导致工业增长下行的压力只增不减,企业投资预期也较弱。在房地产投资仍具韧性、基建投资出现回升的情况下,制造业投资可能成为未来整体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一大拖累。

在此背景下,官方本周频繁表态支持制造业发展显得格外意味深远。

国家主席...本周在河南考察时强调,要坚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自主创新,发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把中国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搞上去,推动经济由量大转向质强;国务委员王勇则在周五表示,要推进制造业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的战略性转变,推进制造业更加深入全面的开放。

人民日报亦就此连续两天发表评论,强调经济发展任何时候都不能脱实向虚,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推进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并要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切实降低各类交易成本特别是制度性交易成本,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不断激发微观主体活力。

困境待解

尽管今年无论是财政还是货币政策,都对占据制造业主体的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有所支持,但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一时难以完全解决,叠加内外交困的环境,企业状况未有明显改善,短期而言,分析人士认为政策的落实还需要进一步加力。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在一次论坛上表示,政府在减税降费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今年规模增至两万亿元,但还不够。

“整体宏观税负还是偏高,制造业挣不到钱了,没人愿意投了。”他在提及8月制造业投资转为负增长时表示,并建议不仅要降低增值税率,也要考虑适当降低企业所得税率。

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在同一场合指出,占据制造业八成左右的民企、中小企业尚未从之前的去杠杆中恢复,民企相对国企,融资难融资贵的程度、以及信用利差目前依然处于十余年来相当高的位置。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周三发布报告称,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为小微企业松绑已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建议完全免征小微企业的企业所得税,将减轻企业税负进一步落到实处,并建议全面清理各类涉企收费和政府性基金。

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经济发展研究室主任徐奇渊亦建议,增加对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对按企业规模免征小微企业所得税的建议表示认同。据其团队对某市27家企业的调研,有六家表示降税降费有效果,对其盈利有帮助,18家表示无感,三家称带来了损失,因其下游及海外企业得知减税降费后开始压价,这三家在数量上占比10%,营收只占3%,是定价权较弱的小微企业。

鉴于减税降费后地方财政可能进一步吃紧,徐奇渊并称,可考虑降低一些无效低效的补贴,在优化资源配置过程中有必要识别低效无效的补贴,以减少支出缓解财政压力。

随着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逆周期政策调节力度亦在加强,央行今年运用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等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将资金更多用于普惠金融;积极财政亦侧重加力提效,中国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周四表示,中国今年减税降费将超过年初设定的2万亿元。

伍戈在报告中指出,鉴于经济增速逼近目标底线,宏观政策在保持适度定力的同时仍有调整空间。财政政策或将进一步发力,贷款利率预计仍将继续下行,汇率也有望更加灵活。根据宏观政策对经济的领先关系,三季度中国经济仍处下探过程,四季度或将有所趋稳,但前提是房地产调控趋严的力度可控。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