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中国抢跑效应消退后增速可能再下台阶


 新闻归类:财经评论 |  更新时间:2019-09-10 07:49

作者:乔艳红

中美贸易战升级背景下众所期望的出口抢跑效应并没有很明显,中国8月以美元计价出口超预期下行,同比增速再度转负。这固然和去年同期的高基数有关,也表明全球经济放缓对出口带来的拖累很大,人民币汇率贬值亦难以对冲。

分析人士认为,全球经济放缓和中美贸易摩擦的双面夹击,以及去年出口抢跑带来的高基数,意味着出口整体难有持续改善;不过9、10月还有欧美圣诞订单的支撑,出口增速料暂不至于出现大幅下行,只是10月中下旬后圣诞效应逐渐消退,倘若全球经济进一步减速,中国出口增速可能再下台阶。

进口则连续四个月同比下滑,凸显内需的疲弱乏力。分析人士表示,国内政策倾向还是稳定内需、基建补短板,预计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上半年整体还是靠基建发力,到明年4月政治局会议会观察一下政策效果,再适时做政策的调整。

“最近几个月出口波动都比较大,不过虽然8月出口同比转差,但季调环比增速的降幅在收窄、是企稳的,估计同比还是有些季节性的因素在里面,所以出现放缓,”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称。

他认为,7、8月份合起来看整个出口和进口形势没有明显变化--既没有明显恶化,当然也没有改善。首先应该明确的是全球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从今年二季度到明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将越来越逼近衰退的分水岭,外需是会变得越来越差,这一点是肯定的。

其次是中美贸易摩擦导致对美出口下降得比较厉害,不过最近有圣诞订单,预计未来9、10月还是有抢出口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会缓冲全球经济放缓对出口的拖累;不过,到10月下旬抢出口估计也就差不多了。

“最近几个月多多少少可能都有抢出口的因素,但是全球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所以抢出口的效应不是特别明显。未来两个月整体出口可能还是比较疲软,但大幅下行也是不可能的。”章俊称。

中国海关总署周日公布,8月以美元计价出口同比下降1%,上月为增长3.3%;进口同比下降5.6%,上月为下降5.3%。8月贸易顺差为348.4亿美元,路透预估中值为顺差430亿美元。

路透此前调查预估8月进口同比下降6%,但出口有希望增长2%。而且此前中国8月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中,新出口订单环比从46.9升至47.2,创下四个月最高水平,都让市场对8月出口报有期望。

招商证券高级宏观分析师刘亚欣分析称,由于目前的关税时间表,8月企业理应存在一定的对美抢出口意愿,但当月对美出口反而下降16%,非常低迷。原因在于去年同期企业同样开始抢出口,且当时的对美出口量增长显着;而今年8月对美出口规模无论环比同比来看都没有明显改善,这可能反映了今年关税形势变化较快以及前期加征关税对对美出口的负面影响。

“如果抢出口力度不强,则9、10月出口会因高基数因素而承压。”她称。

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八个月,以美元计价,中国对美国出口同比下降8.9%,进口同比下降27.5%;8月单月对美国贸易顺差269.5亿美元,前八个月累计顺差1,954.5亿美元。

全球经济放缓带来拖累,出口增速可能再下台阶

外需是决定出口的最主要因素,今年以来中国出口增速基本在0附近徘徊,主因全球经济减速、海外主要经济体需求偏弱。分国别来看,对欧盟、东盟、美国等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增速均放缓,对日本的出口增速回升。

海通证券宏观分析师姜超、李金柳指出,从国别和地区来看,8月中国对美国出口跌幅扩大(-16%),对欧盟出口增速放缓(3.2%),而对日本(1.5%)出口增速回升;新兴经济体中,对韩国(2.0%)、东盟(11.2%)、印度(-0.8%)出口增速均回落,而对中国香港(-7.2%)出口跌幅收窄。

他们认为,8月以来美国再度升级关税措施,贸易摩擦的反复影响对美贸易,后续仍需关注10月将进行的下一轮磋商。

上周出炉的主要经济体制造业PMI数据显示,美国8月制造业活动三年来首次出现萎缩,新订单和就业大幅下滑;欧元区制造业活动连续七个月萎缩,德国制造业PMI则连续八个月萎缩;日本8月制造业PMI则连续第四个月萎缩,为2016年连续六个月萎缩后最长下滑周期。

“由于9月1日开始关税再度升级,加之主要经济体基本面走弱,人民币贬值难以对冲外需回落,出口增速可能再下台阶,贸易顺差继续收窄。”联讯证券宏观分析师李奇霖、张德礼表示。

8月以来中美贸易战进入白热化,人民币兑美元跌破7元整数关口,当月人民币贬值3.63%,创1994年汇率并轨以来最大单月跌幅。

在9月1日互相加征关税后,中美双方日前同意10月初在华盛顿举行第13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此前双方将保持密切沟通;工作层将于9月中旬开展认真磋商,为高级别磋商取得实质性进展做好充分准备。

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库德洛周五表示,特朗普政府希望短期内就能看到9月和10月美中贸易谈判的成果,但他拒绝预测谈判结果,也拒绝透露美国是否会推迟关税。

国内政策倾向还是稳定内需、基建补短板

出口、投资和消费一度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在出口疲软、进口却更趋低迷,导致衰退性顺差成为常态,而消费受制于房地产以及收入分配机制等因素,亦难见大幅提升的情况下,稳投资尤其是基建投资仍是中国托底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在汇率大贬的情况下出口仍然乏力,说明外需低迷是今年以来出口最重要影响因素。所谓抢出口对整体出口影响有限;进口降幅更大,基本来看,全年收缩性顺差已成定局。”中海晟融经济学家张一称。

他认为,如果明年贸易战持续,对外贸进出口的实质性影响将会显现。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出口下降对制造业投资和就业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是无法通过其他方式对冲。

中国总理李克强周三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要及时运用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等工具,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并将根据项目建设需要,按规定提前下达明年部分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确保明年初即可使用见效。随后中国央行周五宣布全面降准及定向降准,将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人民币。

章俊表示,中国国内政策倾向还是稳定内需、基建补短板,从内需层面对冲外需的疲软,从而确保四季度以及今年全年实现预定的经济增长目标。三季度经济预计不会明显放缓,但四季度没有了抢出口效应,全球经济若进一步下滑,到时候再出政策拉抬内需,由于政策有时滞,四季度经济就没有了向上的托力。

“这也解释了近期一系列‘政策前置’的原因,如降准以及提前下发明年专项债额度等。”他说,“预计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上半年整体还是靠基建发力,到明年4月政治局会议会观察一下政策效果,再适时做政策的调整。”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