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时评:创新立国须补上基础研究
财经时评
中美虽然重启贸易谈判,但随着贸易摩擦逐步升级为科技战,中国各界已意识到这场科技与人才的竞赛很可能是场持久战。
今年以来,已有47家中国企业或机构先后被美国列入出口管制的实体清单,而中国商务部也计划将针对中国实体实施封锁、断供或其他歧视性措施行为的公司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作为反制。
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上个月6日发布分析报告说,中美之间的竞争很可能将是长期的。国家之间的竞争,就是资源的竞争、制度的竞争、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和话语权的竞争,其中最关键的是制度和人才的竞争。“对于中美两国而言,建基于制度和人才竞争基础上的科技方面的竞争,其冲突性和对抗性恐是增强趋势。”
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的中国电信巨头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近期受访时已屡次表示,从华为遭遇美国禁令来看,中美贸易摩擦实质是科技实力的较量,根本问题在教育水平。
而种种迹象显示,美国对中国的限制已蔓延至人文交流领域。据法新社报道,签证延迟、担心被赶出实验室和自身安全正让中国学生疏远美国,选择到其他国家留学。美国移民与海关执法局的统计显示,在美国大学注册就读的中国留学生数量今年3月同比减少2%,出现2009年以来的首次下降。
中国教育部6月初发布的留学预警也指出:“一段时间以来,中方部分赴美留学人员的签证受到限制,出现签证审查周期延长、有效期缩短以及拒签率上升的情况。”而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中国计划公派赴美留学的公民中,3.2%因签证问题无法赴美;今年第一季,该比率激增至13.5%。
需引进国际顶尖人才
在美国获得学位的中国人一直以来都对中国本土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全球科技创新论坛创始人兼秘书长罗军告诉《联合早报》,在教育方面,在世界最顶尖的研究性大学里,中国还非常薄弱,主要还是美国在引导,全球百强大学大半在美国。中国在科技和相关人才方面现在仍落后,需要引进国际顶尖人才,弥补这个短板。
罗军解释说,基础研究在中国过去不受重视,地方政府认为基础研究只是投入没产出,加上考核又是以国内生产总值(GDP)为导向,因此不愿意把钱投在基础研究项目。
不过,中国的经济发展到今日,要创新立国,就必须补上基础研究这一块。而基础研究是人才的问题,所以现在很多地方政府也认识到要重视人才,重视基础研究,对基础研究的投入非常多。
数据显示,中国研究的投入近年来大幅增多。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国去年的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达到1.9657万亿元人民币(3904亿新元),比1995年增长55.4倍。而中国自2013年起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国;研发人员总量、发明专利申请量分别连续六年和八年居世界首位。
关键技术受制于人
然而,这种高速增长的投入背后恐怕没有对等的有效产出,中国在关键技术目前依然受制于人。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主任董云庭去年底就公开批评,国家统计局前年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专利已经有714万个,“我认为可能90%都是垃圾,只能充当花瓶,圈项目的钱”。中国芯片、重大装备、精密仪器、重要材料、关键元器件、基础材料等方面仍依赖进口。
尽管华为在中国上半年的企业专利授权量排名中位列第一,但任正非明确指出,中国在工程创造能力上是强的,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弱的。“华为公司虽然每年投入巨额的科研资金,虽然有8万多名工程人员,但是没有输出什么大的发明创造。例如移动通信不是华为发明的,光纤通信不是华为发明的,IP的传送方法不是华为发明的,移动互联网不是华为发明的……”
任正非说,中国发展工业,过去的方针是砸钱,“我们国家修桥、修路、修房子……已经习惯了只要砸钱就行。但是芯片砸钱不行,得砸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但是我们有几个人在认真读书?博士论文真知灼见有多少呢?这种状况下,完全依靠中国自主创新,很难成功。”
他认为,中国在基础理论上不够,以中国为中心建立理论基地要突破美国的重围比较难,因此应该向美国学习吸引人才。华为6月就宣布,今年将从全世界招进20名至30名天才少年,明年再从世界范围招进200名至300名。
对中企最好的教育警醒
中国中化集团董事长宁高宁上月初说,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企业是最好的教育和警醒,研发驱动的现象在中国企业正大面积发生,中国未来10年一定会成为由研发驱动的国家。“中国企业家心目中过去的英雄是地产商、首富,现在变成了任正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