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再创新高 经济回暖前宽松政策将延续
来源:路透中文网
2018年中国新增人民币信贷攀升至16.17万亿元续创新高,12月信贷及社融增量亦明显超预期。央行称,2018年适度增加中长期流动性供给,增加了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资金来源,从效果看,提供的流动性基本都传递到了实体经济。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不论是回落至收缩区间的PMI,还是进出口增速跌至负值,12月数据反映出的中国经济形势并不乐观。因此开年央行即宣布普降存款准备金率,在基本面没有好转前,这种宽松政策基调仍将延续。
中国去年1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08万亿元,高于此前路透8,000亿元的调查中值;当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59万亿元,远高于此前路透1.2万亿元的调查中值,比上年同期多33亿元。
兴业研究公司宏观分析师李苗献称,最新公布的货币信贷同比增速应该是已经处于底部了,未来会逐步出现反弹。在经济没有出现较为明确的转好信号前,货币政策基调将延续宽松。
“货币政策下一步可能边际上仍趋于宽松,除非官方看到社融等数据同比出现企稳反弹。当然,还要看投资消费出口等月度高频数据,因为如果等到GDP增速起来再结束宽松就有点晚了,需要及时根据情况进行微调。”他认为。
德国商业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周浩也表示,12月新增信贷和社融数据都不错。从结构上看,票据充抵信贷虽然比较明显,但也有一些银行确实在通过票据来帮助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后续政策会“一边放松,一边看效果,春节前应该不会有大的动作。”
央行1月4日稍晚宣布降准1个百分点置换部分中期借贷便利(MLF),其中,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别下调0.5个百分点;同时一季度到期的MLF不再续做。央行行长易纲日前表示,将于1月下旬实施首次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操作。
央行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在周二新闻会上在货币政策上的说法为:将强化逆周期调节,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改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下一步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提高货币政策前瞻性灵活性和针对性。”
如何服务好小微企业成为热点和重点
近期,小微企业被官方频频提及。从央行放宽定向降准小微企业贷款标准,到总理提出运用好全面降准、定向降准,支持民企和小微企业融资,再到对小微企业推行普惠性减税,打通宽松政策传导渠道成为重中之重。
阮健弘称,2018年金融企业对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有所加大,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有所下降,下一步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深化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央行今日稍早国新办发布会提供的新闻稿称,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推出后,民企债券融资大幅改善,2018年11-12月民企发债规模同比增长70%。与此同时,2018年前11个月,普惠口径小微贷款同比增长17.1%,小微贷款授信户数较上年末增长28%,各种利率稳中有降。
招商银行资产管理部高级分析师陈郑认为,从信贷结构上看,小微企业层面的宽信用已初见成效,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意愿也明显增强,但现在的问题是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的总体规模有限,不太足以支撑长时间的大规模的社融增长。
从货币政策看,降准后总量宽松程度是够的,但出口数据12月增速转负,后续经济下行压力还是很大。后续会有包括TMLF在内的更多结构性政策出台,一季度央行在货币政策将着重在降低融资成本和刺激需求端做一些调整。
至于其他实体经济部门,阮健弘表示,债务负担和压力较大的国企有效融资需求不足;但去年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对企业的支持力度比2017年有所增长。
另外, 按央行新闻稿口径统计,2018年12月新增信贷也创下历年来新高。不过票据表现过于“优异”,令表现亮眼的信贷打了一定折扣。
“(12月)贷款的主要贡献还是依赖居民户和票据,中小企业贷款还是不行。社融稍好在于非标的承兑汇票略好,这个可能也是偏季节性因素,基本上还是去年四季度以来的延续,收缩的幅度可能稍微放缓了一点。”中泰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齐晟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