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喊话之后中国央行全面降准 宽货币仍在路上
路透北京1月4日 - 国务院总理午间刚刚表态将“ 运用好全面降准、定向降准工具”,中国央行周五稍晚即宣布降准1个百分点置换部分MLF,速度之快、力度之大,充分表明决策层稳增长和逆周期调控的决心。
央行是次操作有望净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人民币,一方面有助于对冲春节的季节性资金压力,让金融机构可以轻松过节,另一方面也是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之际,稳增长政策的具体落实,表明宽货币仍在路上。分析人士认为央行今年很可能逐季降准一次。
“降准在之前的预期之内,也即是2019年降准的第一次。新意无非是降准分两次实施。降准的目的一是替代回笼的公开市场操作,二是向市场注入资金,”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张明称。
他认为,这轮经济下行不会很快结束,2019年的降准节奏很可能就是一个季度一次,今年以后可能也会比较宽松。
“高效!总理喊话到全面降准仅需半天,”财通基金固定收益分析师郑良海评价道,“此前从视察到出台政策,会有一定的时间跨度,此次一天之内完成,应该是先有降准安排,再去三大行‘督战’。”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今日上午接连考察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普惠金融部,并在银保监会主持召开座谈会。他表示,要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的力度,进一步采取减税降费措施,运用好全面降准、定向降准工具,支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
中国央行稍晚即宣布,决定于2019年1月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以置换部分中期借贷便利,其中,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别下调0.5个百分点。同时,2019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
央行并称,此次降准将释放资金约1.5万亿元人民币,加上即将开展的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操作和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动态考核所释放的资金,再考虑今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不再续做的因素后,净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
长江证券宏观分析师赵伟分析称,此次降准兼顾春节前现金投放和稳增长需要。春节前取现需求较大,加之1月为季度缴税月份,在1月分两次降准,有利于银行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与此同时,MLF到期规模1.44万亿,叠加一季度信贷投放量较大、地方债提前发行,通过银行释放长期低成本资金,配合稳增长需要。
“经济下行压力持续释放背景下,央行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对冲式托底,”他表示,“随着稳就业必要性上升,对冲式托底亟待加码。稳增长加码过程中,积极财政发力的同时,货币政策与之配合,通过定向工具等,维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引导实体融资成本下降、帮助信用派生修复。”
他预计,伴随政策维稳加码,信用派生加快修复,社融增速或在一季度前后企稳;滞后于信用环境两到三个季度,经济的底部或需要等到三季度末之后才能看到,今年全年经济增速预计在6.1%左右。
**兼顾节前资金需求和稳增长需要**
1月资金面面临逆回购和MLF到期、春节前取现需求、缴税缴准以及地方债提前发行的考验。中国央行有关负责人在降准置换MLF的答记者问中称,降准政策分两次实施,和春节前现金投放的节奏相适应,有利于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保持合理充裕,同时也兼顾了内外均衡,有助于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这样安排能够基本对冲今年春节前由于现金投放造成的流动性波动,有利于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支持力度。”该负责人称,此次降准及相关操作净释放约8,000亿元长期增量资金,可以有效增加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实体经济贷款资金来源。
置换中期借贷便利每年还可直接降低相关银行付息成本约200亿元,通过银行传导有利于实体经济降成本。这些都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表示,此时降准可谓“一石多鸟”,不仅可以对冲季节性春节流动性冲击,而且1月中旬有大笔MLF到期(1月15号有3,980亿元MLF到期)正好再次降准置换,降低银行负债成本。
“赶在一季度利率债供给提前落地发力前向金融市场提供足够流动性,配合财政发力节奏的前倾化,”她称。
12月中旬闭幕的中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看到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而最新出炉的宏观经济先行指标--中国12月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已经跌破50的临界点至49.4,创出34个月新低;12月财新制造业PMI亦降至49.7,为2017年5月以来首次跌破荣枯线。先行指标的恶化亦意味着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正在加大。
出于稳增长的考量,去年底中央政府已经提前下达总额超过1.8万亿元中央转移支付资金额度,以及1.39万亿元地方债新增限额,2019年一季度即可开始启用,有利于地方政府落实一季度投资安排。
郑良海指出,11月工业企业利润由正转负,12月官方与财新制造业PMI双双落在荣枯线以下,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世界经济也不乐观,货币政策继续加码,财政政策较去年大幅发力,甚为必要;上半年降准仍会有,如经济继续下行,不排除降息可能。
中国央行主管的《中国金融》杂志2019年第一期“卷首语”文章称,从月度推进数据看,中国经济下滑的趋势还在持续,势头有所加大,2018年四季度GDP增长预计大概率低于6.5%。
**宽货币仍在路上,今年有望逐季降准**
中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9年宏观政策要“强化逆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预计未来每个季度仍有降准的可能,以便形成稳定的市场预期,从而营造适宜的货币信贷环境,保持市场流动性稳定,”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称,一方面需要继续通过全面降准对冲外汇占款减少导致的基础货币投放压力,另一方面降准后大型金融机构13.5%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仍处于相对高位。
另外,尽管MLF等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确保了市场流动性需求,但由于其期限短和成本高等原因,不利于金融机构做好资产负债管理、降低资金成本。因此,需要继续通过全面降准置换MLF,优化流动性结构。
“作为总量政策工具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也要发挥好结构性作用,通过定向降准,进一步引导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并完善相应的配套政策,包括进一步优化MPA考核、制定授信尽职免责细则等,切实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温斌称。
中国央行2018年累计四次调降存准率,并在12月中旬意外宣布创设TMLF(定向中期借贷便利)并在该品种上“定向降息”;本周三晚间“用心良苦”的央行又宣布自今年起放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考核标准。
华泰证券宏观李超团队亦认为央行在2019年大概率还会有三次降准,并预计央行有望二季度降息,因为宏观经济基本面回落速度可能超出预期,央行货币政策有望全面转向稳增长目标;而美联储可能减缓加息节奏,外部货币环境的改善亦使得中国央行掣肘因素减少,央行降息的压力降低。
不过,西南证券宏观团队指出,虽然央行再次降准,但并不意味着实体信用改善。事实上,年中以来流动性持续宽松,但由于向实体经济传导渠道不畅,并未有效改善实体经济信用。当前资本金不足以及资管新规依然抑制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资金投放能力,虽然银行准备发行永续债,但在资金来源未解决情况下,发行规模能否较大依然有待继续观察。
同时,实体经济融资能力依然受结构性去杠杆约束,对小微和民企资金投放依然缺乏微观激励。因而降准并不意味着实体信用改善,关键在于要疏通政策传导渠道。
**短期流动性充裕,有利于提振金融市场信心**
降准毫无疑问将提振金融市场情绪,利多股市,而且意味着短期流动性将保持充裕,对冲近期的资金扰动,有利于带动短端利率下行,从而打开长端利率下行空间。
受总理午间喊话“全面降准”的激励,中国股市沪综指.SSEC今日收盘升2.0%,至2,514.87点。
不过走势强劲的中国债市周五终现获利回吐压力,午后受李克强总理有关运用好全面降准的表态影响,短暂有所反复,但震荡走弱态势不改;10年国债期货亦脱离逾两年高点,在六连涨后收阴。不过盘后降准即落地,银行间债市现券收益率一度快速下行,但随后卖压再现,降幅收窄。
“宽松流动性构造债市安全边际,但债市继续上涨空间有限。经济下行与流动性宽松环境下,债市环境继续向好,因而本次降准后长债收益率可能继续下行,”西南证券宏观团队评论称,但考虑到短端收益率已经达到15年下半年至16年上半年低位,央行无意引导短端利率继续下行,同时资管新规约束短期资金向长久期配置能力,因而短端收益率约束长端收益率下行空间。
该团队预计10年期国债收益率低点在3.0%附近。
赵伟也指出,降准也可能对债市形成提振,但需警惕收益率过快下行后的调整风险。近两天债市已提前反应降准预期,加之前期市场的过快反应,已部分透支2019年基本面的逻辑,需警惕债市中短期可能面临的调整压力。容易被市场忽视的风险点可能包括,维稳加码下债券供给上量,国内配置资金的资产切换、海外增配意愿下降等。(完)
审校 吴云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