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樊磊:总供给收缩须警惕“滞胀”风险(2)


 新闻归类:财经评论 |  更新时间:2018-10-18 08:57

不可贸易部门存在更大价格上涨压力的另一个证据在于农村CPI衣着分项2018年以来价格涨幅超过城市CPI衣着分项。CPI衣着分项主要包含的服装、鞋子等产品,农村CPI衣着和城市CPI衣着大体同步波动是这些产品是可贸易品的明证。然而,由于服装是在城市生产且从城市分发向农村地区的,这意味着农村CPI衣着分项含有更多的物流、分销、仓储等不可贸易部门的成本。农村CPI衣着分项涨幅超过城市和也符合中国出现新一轮总供给收缩的假说。

图2:城市衣着CPI vs 农村衣着CPI

资料来源:Wind, 国海证券研究所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PPI与CPI非食品,城市和农村CPI衣着这两组指标在2011-2012年也出现过类似的背离,而那时正是中国经济因为劳动力供应出现瓶颈、上一次出现显著总供给收缩的拐点时期。

从中国货物贸易进口的数据上看,今年以来与背离趋势偏强的现象也很显著。中国的货物贸易进口量在历史上看与工业增加值波动高度同步。但是今年以来在工业增加值有所回落的情况下,货物贸易进口量同比增速偏强。笔者想特别指出的是中国传统上竞争力很强的机电产品进口同比增速近两三个月仍然显得非常强劲——在工业生产已经显著放缓的情况下这一现象不太寻常。

图3:工业增加值和货物进口数量同比

注:进口数量同比由进口金额(美元计价)同比减去进口价格指数获得。资料来源:Wind, 国海证券研究所

经济告别L型增长需提防滞胀 

中国经济增速从2011年以来的表现被定义为“L”型:经过2011-2014年一段时间的下行探底之后,从2015年到2018年上半年中国GDP增速大体稳定在6.7-6.9的增长区间,被视作处于“L型”的底部。然而,伴随着近期以来新一轮总供给收缩的出现,中国的潜在GDP增速可能又要下一个台阶,这也意味着中国经济会告别L型的增长。

在整个经济供应能力下行的时期,过度刺激总需求维持高增长不仅仅“事倍功半”,而且还容易引起较高的通胀乃至于滞胀。实际上,在2011-2012年上一次中国经济潜在增速下台阶的过程中,2011年就出现了明显的滞胀;而且直到GDP增速从2011年的9.5%大幅下行到2012年的7.9%才最终成功稳定了价格水平。从近期的CPI的数据上看,虽然市场预期经济增速将持续下行,但是通胀升温的势头还是比较明显的。就短期而言,笔者以为总需求管理的政策应当顺应潜在经济增速下滑的趋势,容忍更低的实际经济增长;基建投资的力度需要适度。如果因为“稳增长”的要求而总需求回落速度偏慢,可能需要警惕滞胀风险。

当然,就中长期而言,中国仍然迫切地需要推进结构性改革避免潜在经济增速过快下行。从产能利用率等方面的数据来观察,供给侧改革等削减产能的因素可能还不是总供给出现新一轮下行的直接原因——去产能之后释放的土地劳动力等资源可以被配置在其它部门,对总供给影响中性偏正面。因此,除了劳动力供给减少、资产泡沫膨胀导致资源错配等一些影响潜在供给的一些长期因素之外,目前引起热烈讨论的国进民退等现象对于中国全要素生产效率的影响、以及不断升级的中美贸易争端从对华技术转移减少、中国企业资源配置恶化等方面逐步影响中国未来增长潜力等因素或都需要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密切关注。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