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中国9月社融表面繁荣 提振实体仍需发力


 新闻归类:财经评论 |  更新时间:2018-10-18 07:50

作者:吴芳  来源:路透社

中国央行将地方政府专项债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口径,支撑9月社融增量表现抢眼,但新增贷款和M2增速整体未明显超出预期。分析人士表示,9月表内新增信贷及地方政府债发行为经济稳增长提供助益,但数据整体结构性改善仍不明显,未来提振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仍需包括疏通货币政策传导在内多方组合发力。

他们并认为,继本月初央行置换降准落地后,短期内货币政策继续发力预期降低;考虑到经济下行压力未见明显缓解、信用环境仍然偏紧,除了货币政策外,财政政策及更多的政策组合拳仍然可期。

“社融数据还可以,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的统计,是说明财政政策更加积极了,贷款数据也还可以,至少略有改善。”德国商业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周浩说,“预计中国三季度GDP增速大致就也就在6.6%附近,后面关键还是投资要上去。”

他并认为,继续降准的需求有些降低了,保持目前的力度,保住全年GDP增速6.5%的增速应该没太大问题。

中国央行周三公布,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38万亿元,略高于此前路透1.35万亿的调查中值;当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8.3%,和路透调查中值一致。9月社融增量为2.21万亿元,比上月多2,768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97亿元,当月并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纳入社融统计,其增量为7,389亿元。

另据上海证券报引述央行调统司副司长张文红指出,今年8月以来,地方专项债发行速度加快,对银行贷款、企业债券等有明显的接替效应,为真实反映这种接替效应,9月起央行将地方专项债纳入社融统计。前三季地方政府债券净融资1.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438亿。

据其介绍,前三季社会融资规模变化从结构看呈现“两多一少”的特点, “两多”表现为贷款同比多增较多、债券融资明显增多,“一少”表现为表外融资有所减少。前三季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2.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34万亿元。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金融分析师鄂永健指出,将地方专项债纳入社融统计,有利于完善社融统计口径,更为准确反映整个社会融资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9月新增贷款基本符合预期,从结构上看,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环比上升、票据融资环比减少,这是信贷结构改善、实体经济信贷需求上升的信号;新增个人中长期贷款也不低,表明住房贷款需求保持稳健。

但是招商银行研究院分析师刘东亮认为,不能寄希望于专项债持续高增来拉高新口径社融,整体来看,9月社融数据对改善市场风险偏的作用好可能有限,但考虑到地方债在3-4季度的集中放量,四季度后基建还是有机会出现企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王洋则指出,从与上月比较来看,由于社融增加约等于地方专项债增加,而人民币信贷还增加了1,000亿元,当然不完全与社融中的人民币贷款一致,但可以推测非标仍然在收缩。

他并认为,最新一次降准后,货币市场利率有望仍维持在相对低位。但问题仍在于流动性如何从银行体系传导到实体经济。这需要适度微调监管政策、需要改变银行风险偏好,并非易事。下一步政策方向上还是维持中性偏松判断。

中国央行10月15日起再次下调部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置换中期借贷便利(MLF),亦为年内第四次降准。分析人士认为,此举表明央行宽松力度加码,可一定程度支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长、缓解信用压力;央行保持合理充裕的流动性供给,还有助于改善经济和金融市场预期。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