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沪伦通有望年内开通 两地市场差异较大投资者未寄予厚望


 新闻归类:财经评论 |  更新时间:2018-09-07 16:38

路透北京9月7日 - 中国证监会近日就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伦敦证券交易所(LSE.L)市场互联互通(简称“沪伦通”)存托凭证业务(DR)监管规定征求意见,意味着沪伦通渐行渐近并有望年内开通。不过,在两地市场差异较大以及A股持续维持低迷走势背景下,投资者对沪伦通并未寄予厚望。

业内人士普遍预计,由于两地市场处于不同时区,且在监管机制、交易制度、市场基础设施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短期投资者参与实际交易的积极性不会太高,观望情绪将占据主导。

“沪伦通应该是一个姿态,意义大于实质。”西南证券首席研究员张刚表示,参照目前陆港通的情况来判断,沪伦通开通初期规模不会很大。

且从过往实践看,中外市场的互联互通并不顺利,过去多年间中国国内交易所曾尝试和国外交易所进行合作共同开发两地市场和客户,但实际执行过程相当漫长。

例如此前由上交所、德意志交易所集团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于2015年底共同建立的中欧国际交易所,其D股市场定位为中国蓝筹公司在欧洲的证券板块,但一直到今年近期才明确D股准入条件。

而中国企业过去十年间在伦敦市场上的表现平平,多是由于文化差异、信用缺失、公司信息披露不透明等问题,部分企业对欧洲市场较高的监管标准缺乏充分的认识和准备。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沪伦通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此外,对于沪伦通所采用的存托凭证业务形式,中国国内市场也缺乏足够的经验。迄今为止,中国国内仍未有一只CDR产品挂牌上市,此前有望成为中国首只CDR的小米集团因条件不成熟遭到搁置。

香港交易所(0388.HK)行政总裁(CEO)李小加此前称,小米放弃中国存托凭证(CDR)与香港H股同步上市或因风险太大。该公司原本计划同时发行CDR和H股,惟基于估值上的争议,就在“临门一脚”之际决定先H后CDR。

“至少要等到国内有CDR成功发行后,“沪伦通”才能真正成行,开通的时间可能要到明年了。”中德证券某投行高管认为。

高盛集团近期发表的研报亦认为,目前对沪伦通形成制约的关键因素是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目前无法发行基于新股的CDR,而上证所上市公司可以发行基于新股的GDR。

上交所在监管规定中就要求,CDR方向上,境外基础证券发行人应为伦交所主板高级上市公司,上市年限和市值规模应符合一定标准,其目的是选取在英国市场流动性较好,有较为广泛投资者基础的发行人参与东向业务,实现项目平稳起步。

**双向开放待完善**

投行人士分析,本次沪伦通与陆港通相比开放力度偏小,且东西向业务存在一定差异,未来双向开放尚有待完善。

上交所称,为稳妥起步,DR的基础证券仅限于股票,东向业务暂不允许伦交所上市公司在中国境内市场通过新增股份发行CDR的方式直接融资,上交所A股上市公司则可通过发行GDR直接在英国市场融资。分析人士称,这将削弱对已上市的英国蓝筹公司的吸引力。

此外,沪伦通双方都强调希望主板市值达到一定规模、流动性较好的上市公司发行存托凭证,以便实现平稳起步。根据陆港通的经验,中国可能会引入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这将导致市场活跃度受限。

“沪伦通主要是针对机构投资者的,而非散户投资者。”华中某中型券商国际业务负责人认为。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则认为,沪伦通开通后,部分长线资金会加大对A股的关注度,也会给A股带来成熟的投资理念,不过目前还很难预估为A股带来多少增量资金。

上交所并表示,将共同推动伦交所优质上市公司在上交所上市交易非融资型存托凭证;大力支持境内蓝筹企业借助沪伦通业务渠道,充分利用伦交所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发行全球存托凭证。

**创新利好券商**

沪伦通的开通无疑将为A股走势持续低迷状态下处于困境的国内券商开辟新的业务,也为优质上市公司扩宽了新的融资渠道。同时,此次允许发行存托凭证等金融衍生品,也丰富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品种。

“沪伦通为我们带来新的业务机会。”欧洲某知名券商中国区负责人表示。

目前中国国内券商已经开启了沪伦通业务的准备工作,包括评估和反馈CDR做市商合规和风控要求,寻找并选定境外跨境券商合作伙伴,了解境外相关信息;与监管层、交易所进行沟通等。

专业人士并认为,此前困扰市场的沪伦通交易时区的问题对于机构投资者并不是问题,大型国际机构基本可以轮班盯市进行交易,而散户可以通过专设沪伦通基金将资金导入市场。

而国内普通投资者对伦敦市场的认识了解不足,加之长时间熬夜跟市可能性不大,预计不少投资者只能选择委托机构买卖DR,这将提升券商的经纪收入;同时做市业务的开展也将会为证券公司贡献一部分利润。(完)

发稿 张晓翀;审校 曾祥进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