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路透中国重要财经新闻一周回顾


 新闻归类:财经评论 |  更新时间:2018-08-25 10:25

以下为路透中文新闻为您整理的一周(8月20日-8月24日)中国重要财经新闻:

【政经】

--《综述》关税生效背景下中美贸易谈判平淡收场,未取得重大突破

中美两国官员周四结束为期两天的贸易谈判,并未取得重大突破。与此同时两国贸易战升级,双方向对方160亿美元商品互征关税的政策生效。美国总统特朗普周一已对路透表示,预计本周在华盛顿与中国举行的贸易磋商不会取得多大进展,并称他没有结束与中国贸易争端的“时间框架”。这场争端有可能导致这两大经济体之间贸易的所有商品被加征关税。

--《独家新闻》中国不愿打但也不怕贸易战,更关注对就业的影响--中国财长

如何看待不断升级的中美贸易摩擦?中国财政部长刘昆日前接受路透专访时明确表态,中美贸易摩擦都是由美国挑起,中国不愿打贸易战、但也不怕。身为财长的他更关心此事对中国就业的影响,并称会对受影响企业员工的再就业和生活困难等提供公共财政领域的资金帮助。

--《焦点》中美重启贸易磋商难即刻吹走阴云,但是否将现转机?

僵持两个多月的中美贸易摩擦本周迎来缓和的迹象,尽管各方对正在进行的中美磋商结果期待不高,但还是为这场僵持已久的贸易摩擦带来一丝回暖的信号。

多位了解情况的中国官方人士对路透指出,未来依旧存在不确定性,不过双方有谈话有接触就是进步,而持续多月的关税加码和喊话僵持也让高层愈发认识到国内深层的问题与短板。

--中国经济:推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适当提高贷存比指标容忍度--国常会

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推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政策落地见效。会议指出,要建立金融机构绩效考核与小微信贷投放挂钩的激励机制,适当提高贷存比指标容忍度,支持发行小微企业贷款资产支持证券。

--《焦点》中美贸易战新一轮关税即将生效,中国贸易商弃美国低价煤炭

据消息人士透露,部分进口美国煤炭的交易商已经开始在国内寻找未来的供应来源,他们在等待最后一批美国煤炭到岸。自周四开始,中国和美国将向对方商品征收重税。

--中国央行:人民币汇率不搞竞争性贬值,也不会将其作贸易战工具

中国央行官员称,人民币汇率是由市场供求决定的,中国不会对人民币汇率搞竞争性贬值,也不会把人民币汇率作为工具来应对贸易摩擦等外部扰动的工具,中国有能力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焦点》美国新一轮对华商品征税举行听证,企业警告会伤及民众

来自众多行业的美国企业向特朗普政府传递出一个信号:对价值2,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将迫使美国人增加日用支出,从摇篮到棺材不胜枚举。

自周一开始,美国将对中国商品加征最高25%进口关税一事举行为期六天的公众听证会,这是特朗普总统和美国贸易代表迫使中国大幅调整贸易和经济政策所采取的一部分措施。

--中澳关系:澳洲因安全担忧,禁止华为参与5G网络建设

澳洲政府禁止中国电信企业华为为其5G移动网络提供设备,理由是存在遭受外国干预的风险。在有关中国干预澳洲政治的指控导致双方关系紧张之际,华为有意参与澳洲5G网络建设,却遭到澳洲安全机构抵制,近几个月已成为焦点。

--中日关系:中日寻求重启并扩大货币互换,两国关系呈现回暖迹象

了解情况的消息人士称,日本和中国正在协商重启两国央行间的货币互换安排、并将其规模扩大至原先的10倍左右。这一迹象说明亚洲前两大经济体之间的关系回暖。

--新闻稿:中国的去杠杆进程可能长于三年官方目标期--标普

改革伊始以来的中国最长信贷周期现已结束。但是,中国恐怕难以在当前官方设定的三年目标期内切实降低信用风险。标普全球中国议题资深分析师小组在今日发布的特别报告《中国长期信贷周期已经结束,杠杆率开始下降但能否持续?》中如是表示。

--路透专访:中国要做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准备,解困唯有改革--专家

既要兼顾长期目标,又要渡过短期困境,这正是中国决策者眼下面临的最大考验。中国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表示,中国经济仍处于转轨换档的下行通道中,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等外部不利因素加大,中国要做好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GDP增速甚至会破6%的长期准备;但重拾刺激政策决非良策,只有改革才能走出困局。

--《综述》欧洲企业已屈服,但中国顶住美国压力继续采购伊朗原油

中国为了规避美国制裁措施,将使用伊朗油轮来采购该国原油。在法国道达尔等欧洲企业迫于美国报复威胁而远离伊朗之际,中国此举无疑是雪中送炭。

--中国经济:规范向钢铁企业提供支持的政府行为,不得违规新增产能--商务部

中国商务部等九部门近日发文要求进一步完善相关机制,切实规范向钢铁企业提供支持的政府行为。文件指出,各地区不得出台支持违规新增钢铁产能的措施,以及阻碍不符合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技术等标准的产能退出和“僵尸企业”出清的措施。

--《热点聚焦》美企在华工厂旧愁未了又添新愁,贸易战是最后一根稻草?

三十年前,Larry Sloven来到中国南方,当时正是该地区作为全球低成本制造中心起飞之时。此后他将从电动工具到LED灯等数以百万美元计的商品,出口到了美国一些大型零售商那里。那个时代可能即将成为过去。

--《特写》货币危机猛于贸易战,中国中小外贸企业直呼“宝宝心里苦”

尽管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处在对外贸易第一线的阿德却没有很在意,反而是土耳其里拉危机更牵动他的神经,因为在国际货运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他在危机刚开始就遭受了损失。

【金融】

--中国金融:满足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适当提高中长期贷款比例--银保监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通知,要求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满足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对符合授信条件但遇到暂时经营困难的企业,要继续予以资金支持,不应盲目抽贷、断贷。

--中国金融:银行业面临新的大额不良资产暴露的局面--银保监会官员

中国银保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表示,中国银行业当前难以进行更大规模的信用扩张,严监管将成为常态,银行业也面临新的大额不良资产暴露的局面。

--中国金融:响应监管要求,长城资产成立P2P风险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消息

继中国银保监会上周召开会议要求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协助化解P2P网贷爆雷风险后,两位消息人士透露,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已率先成立参与P2P风险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并将在上海、浙江、广东、北京等地区成立工作小组,统筹推进P2P风险处置各项工作。

--中国金融:互金协会启动P2P网络借贷机构自律检查,自查自纠10月底前完成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通知,启动P2P网络借贷会员机构自律检查工作,包括机构自查自纠、非现场检查和现场检查三个阶段,三个阶段的检查将交错进行。会员机构自查自纠报告报送时间不迟于10月31日。

--中国金融:政府将就“隐性地方债”采取行动--中国日报

官方媒体中国日报引述政府高层消息人士称,中国政府已经就衡量和控制“隐性”地方债务提出新的指导原则。新的政策文件要求地方政府找出过去三年累积了多少预算以外的债务,并研拟风险控管计划。

【固定收益】

--《分析》地方债发行潮中国央行再行MLF操作,结构性宽货币配合财政发力

随着本周地方债空前密集发行,中国央行公开市场本周先逆回购操作后,意外又进行月内第二次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本周全口径净投放1,890亿元人民币。业内人士表示,在月末财政支出助资金依旧宽松局面下,央行再进行MLF长期流动性投放,对冲地方债发行压力,以配合财政政策稳步推进。

业内人士并认为,自财政部发文要求加快专项地方债发行后,8月地方债政策频出且供给陡增,考虑到经济稳增长仍未见明显起色,预计央行宽货币协调财政政策助力稳增长还将延续,未来除用逆回购熨平资金短期波动外,包括降准及MLF投放等结构性锁短放长宽松举措仍可期。

--中国债市:地方债新增公开承销发行方式,适用规模较小债券可设包销条款

中国财政部最新发布通知,为地方债增加公开承销发行方式,适用于公开发行规模较小的地方政府债券,包括一般债券、专项债券,并可在承销协议中约定采取包销方式。

--中国债市:地方债发行启用弹性招标,一般债和专项债均适用--财政部

继金融债后,中国地方政府债也开始启用弹性招标发行方式。财政部通知称,为进一步完善地方债发行机制,保障发行工作顺利开展,防范发行风险,决定实行地方政府债券弹性招标制度,一般债和专项债(含项目收益与融资自求平衡的专项债券)均可采用此方式发行。

--中国债市:报导称地方债风险权重有望降至零,推进还需多部门协调

中国证券报引述知情人士称,地方债风险权重有望从原来的20%降至为零,这将显着提升地方债吸引力,银行配置需求将显着提升。不过业内人士指出,此事事关财政部、央行以及银保监会多个监管部门,实际落地并不简单,推进可能还需多部门协调。

【外汇】

--《市场洞察》从特朗普再提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说起

就在中美较低级别经贸磋商前夕,美国总统特朗普接受路透专访时依旧火力全开,他一边对美联储升息表示不满,一边指责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但总统先生明显将因果倒置了:中美贸易战是人民币贬值的关键外部因素,若非监管层出手维稳,人民币跌幅或许更大。

--中国央行:与马来西亚央行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规模1,800亿元有效期三年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与马来西亚国家银行续签中马(来西亚)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规模保持为1,800亿元人民币/1,100亿马来西亚林吉特,协议有效期三年。

【证券/行业】

--中港股业绩:中国人寿上半年净利同比增长34%,新业务价值大跌逾两成

中国最大寿险企业--中国人寿公布,今年上半年净利同比增长34%,惟新业务价值大跌逾两成。

--中港股业绩:中国平安上半年净利按年升34%,寿险与科技业务明显增长

尽管上半年金融市场大幅波动,中国大型金融集团--中国平安今年上半年净利同比依然增长34%,主要得益于寿险业务表现,金融科技与医疗科技业务利润贡献亦得到进一步体现。

--中港股业绩:万科上半年净利同比增长24.9%至91.2亿元,期末净负债率32.7%

中国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公告,上半年实现净利润91.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9%;报告期末净负债率为32.7%,继续保持在行业较低水平。

--光伏产业:关税乌云中,华为FusionSolar智能光伏价格优势恐遭侵蚀

华为即将在美国推出的太阳能面板控制装置--FusionSolar智能光伏,料将正好遇上特朗普政府针对中国电子商品的新关税,这项原本被分析师看好可构成对手价格压力的产品恐将面临挑战。

--《独家新闻》中国三一重工计划分拆四个事业,探询私募股权业者-消息

消息人士向路透表示,中国大型重机械业者三一重工计划分拆旗下四个事业,正探询私募股权业者投资意愿,此次分拆的金额总计可能达20亿美元。

--港股业绩:中海油中期净利增长57%胜预期,惟资本支出仅及预算约三成

中国最大离岸石油及天然气生产商--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公布,今年上半年净利同比增长57%并高于市场预期,主要得益于油价进一步走高以及成本控制。但投资步伐仍然缓慢,期内资本支出仅及全年预算大约三成。

--中港股业绩:交行非标回表压力不大,资管新规存阶段性挑战--高管

按资产计中国第五大银行--交通银行副行长兼首席财务官吴伟对路透表示,交行非标业务做得少,对过渡期内的非标处理大部分采取自然到期的方式,只有一小部分存在问题但已有对应的处理方法。

--港股业绩:碧桂园上半年核心净利增八成,宁放慢发展速度以提升管理水平

中国大型开发商--碧桂园宣布,上半年的核心净利同比大升80.2%,受确认收入物业增加及毛利率上升所带动。公司并表示,就过去两个月内发生的安全事故,公司正重新审视其管理系统,宁可放慢一些发展速度,以提升管理水平。

--港股业绩:小米第二季经调整利润按年及按季均升25%,因收入强劲增长

全球第四大智能手机制造商--小米集团公布,今年第二季的经调整利润按年及按季均升25%,受收入强劲增长带动。这是小米上月上市以来首份成绩单。

--港股业绩:中国海外中期核心利润增逾14%,料楼市续受压惟将伺机投资

中国大型开发商--中国海外发展公布,上半年核心利润同比增14.3%,受毛利率上升带动。管理层预期,下半年内地对房地产调控管制将更加严厉,房价与销量都将面临下行压力,但公司将视之为更好的投资机遇,并将择机高效低成本融入所需发展资金。

--中国个股:天齐锂业拟通过在香港上市最多筹资10亿美元--消息人士

两位知情人士告诉路透,中国天齐锂业计划通过在香港上市最多筹资10亿美元,尽管今年锂价下跌。

--美国个股:苹果称已将非法彩券应用程式自中国的App Store下架

在监管收紧且国营媒体猛烈抨击下,苹果表示已将非法彩券应用程式自中国的App Store下架。

--汽车产业:日产汽车计划将中国产能提升40%--消息人士

日本日产汽车计划投资约9亿美元,到2021年前将其在中国的汽车产能提升40%,这是日产汽车将斥资600亿人民币(87.3亿美元)跻身中国汽车市场排名前三战略的一部分。 (完)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