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社论:培养阅读成为生活习惯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3-05-18 07:55
社论:培养阅读成为生活习惯

一项全球学生阅读能力调查显示,新加坡小学四年级学生居全球之首。不过,称“非常喜欢阅读”的本地小四学生比率降至51%,创10年来新低。这个调查结果让人喜忧参半,本地10岁孩子的阅读能力名列世界前茅,反映学校教导有方,也意味着许多家长都尽了责任。但让人担忧的是,从阅读中得到乐趣的孩子比率下降,或许代表了阅读仅是“应考能力”的另一种表现。如何让更多孩子甚至成人乐爱阅读,应当是全国共同努力的目标。

对于“非常喜欢阅读”孩童比率下降,教育部的解释是这属于全球现象,因为休闲娱乐的管道增多,特别是社交媒体的普及。阅读确实是打发时间的有效方式之一,但选择多了,面对的竞争自然就大。这是鼓励培养全民阅读习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主要挑战。这里所指的阅读,并非一般所谓的“轻阅读”,或者通过音频“有声书”的阅读,尽管这些也能带来情感的愉悦和知识的增加。有意义的阅读应当是能吸引人集中精力,心无旁骛地长时间投身其中。这在当代尤其关键。

当下流行的社媒,最大的商业动机就是让消费者流连忘返,尽量多花时间和精神于其中。短视频的流行特别表现出这一特点。这种互动方式最大的弊端,就是容易导致不耐烦的心态,只要内容超过几分钟,阅听者就会有刷新内容的冲动。如果从小就形成类似接触新信息的习惯,就会难以集中精神学习或掌握技能,毕竟熟能生巧,不长时间反复练习,就不能精进有成。这是为何必须从小就培养孩童阅读习惯的原因。

阅读锻炼的不光是聚精会神的能力,更在于过程中养成好奇心、耐心和想象力。阅读习惯一般从文学作品开始,诗歌、散文、小说让人从阅读中触动美感,引发思考。一旦形成习惯,便能够根据不同兴趣,扩大阅读范围,从文学领域走向其他人类智慧的结晶。有阅读过原著的影视观众应当能体会,改编自小说的影视作品,往往存在不尽人意的落差。这就是阅读时所激发的想象力甚至代入感使然——编剧和导演有自己不同于其他读者的读后感。

好奇心、耐心和想象力,在任何时代、任何环境,这些人格品质都是人生成功的要素。阅读所累积的大量词汇,让人能够更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并进一步从事高难度的抽象思考活动。无论是就职、创业、社交或恋爱,能流畅自如表达自己意思的人,自然就更容易成功。善于深入思考的人,在能够轻易搜集大数据并快速分析的人工智能时代,变得更有价值。因为创意通常源自深思熟虑后的灵光一闪,这种原创能力是人工智能所难以取代的。

因此,培养全民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应当是举国共同努力的目标。本地孩童阅读能力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准,显示我们已经具备坚实的基础。如何更上层楼,让阅读成为本能兴趣,而不只是为了应考所需或其他功利性的动机,在社媒当道的时代是一大挑战。这不能只是教育部一家的事,必须是政府全体乃至全社会参与其中。除了图书馆日常的推广,各社会团体也能够以自身的方式,通过组织各种活动,乃至打造适合随时随地阅读的实体环境,让更多人体验阅读的乐趣。

新加坡已经是个富足的社会,物质条件的发达是建国时期所难以想象的。在某种意义上,贫穷是个相对的概念。如今要成为中产阶级,难度或许比当年高出许多,但并不意味达不到的人就属于贫困阶层。在社会流动性相对减弱的富裕时代,继续追求物质生活上的提升,边际效应必然递减。然而,如果追求精神生活的富足,理论上是永无止境的。这是培养阅读习惯的又一重要理由。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3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