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尹启铭:美国推友岸政策 台湾却被当危岸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3-04-22 13:15

来源:台湾中时新闻网

作者:尹启铭

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院上月发表“贸易战五年中国大陆对美国出口持续缓步脱钩”的报告,分析自2018年大陆与美国特朗普政府贸易战开打至今,逐渐将从美国进口货品转移至其他国家的趋势;美国从大陆进口方面也有类似情形。双方都担心对方会以安全为由,以贸易作为武器,突然中断进口或出口,因此采取分散策略,减少对彼此的倚赖。

对此发展趋势,台湾必须特别注意的是美中之间经贸关系的转变会同时冲击台方。多年来台商以大陆为生产基地,出口到美国等地,同时带动台湾零组件出口大陆,前述结构性的转变一方面影响台商对大陆的投资,另方面冲击台湾的出口成长,而其总体效应就是冲击台湾的经济。

另一智库传统基金会上月的文章“台湾经济正从中国经济脱离”就从投资与出口的数据指出:两岸的经济关系已开始脱钩。

该文提到,2022年台湾官方有份调查报告认为大陆当地的竞争者、攀升的劳动成本、在大陆内需市场发展困难等是台商在大陆遭遇的主要障碍,但这些都不足以解释为何台商对大陆投资衰退如此快速,2017年到2022年由90亿美元降至50亿美元,文章结论是美国对大陆贸易政策扮演了重大角色。

若将台湾对美出口与美中进入贸易战的时间表对照,亦可印证两岸经贸关系确实已受美国政策影响。2018年间美中双方均将对方货品出口至己方的关税几次大幅提升,至2020年1月双方签署的《美中经济贸易协定》仍未将关税调降,迄今美国对大陆出口货品的关税平均达19.3%,大陆对美国出口的关税为21.1%,触发了投资、贸易转移效应。

在美国高关税障碍下,台商应急调整两岸产能,将部分订单从大陆移回台湾生产。2018年美国占台湾出口比重11.8%,2019年骤升至14%,去年进一步达到15.7%;电脑、电脑零组件、手机的电话机等三者占台湾出口至美国的比重从2018年的16%增至2022年的30%。但台湾存在五缺的严重问题,生产成本亦较高,将产能移回台湾只是短期应急措施。

关税是两岸经贸受到美国政策冲击的前奏曲。拜登政府执政以来持续加大对大陆半导体产业的防堵,要求龙头企业如苹果、戴尔去中国化,以及在去中国化政策下去年财政部长耶伦所提出的“友岸(friend-shoring)”政策,在在冲击两岸经贸及台湾未来产业发展,尤其是所谓的友岸政策。

耶伦去年4月演讲中揭示“友岸”供应链的主张,她对友岸的定义是:“我们有一群对于如何在全球经济运作及如何运营全球经济体系坚持一套规范与价值的国家,我们需要深化与这些伙伴的关系及共同努力,确保我们可以供应我们所需要的关键物资。” 换言之,所谓友岸就是以美国利益为出发点,与理念相同的国家建立供应链伙伴关系。至于什么是理念相同,完全由美国定义,最匪夷所思的是:台湾一向是美国的重要盟友,却如张忠谋所公开质疑的,美国友岸外包不包括台湾。

而更可怕的是,美国的友岸不仅未将台湾纳入名单,甚且将台湾视为“危岸”,以两岸处地缘政治风险、未来将发生战争为由,透过美国官方与客户等多元管道,先是施压下游组装厂将生产据点移出大陆,继之迫使供应链上游关键产业自台湾移往海外。

日前媒体报道台湾六大电子代工厂均已完成在越南的布局,印刷电路板产业协会也多次组团前往亚细安国家考察设厂地点,其结果将是逐步掏空台湾产业,拖垮台湾经济。

对台湾而言,美国的友岸政策实际就是“去台化”政策。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说:“当美国的敌人是危险的,作为美国的朋友则是致命的。”美国正以牺牲台湾达成其政治目的,台湾政府还能坐视美国的毁台行动而毫无作为吗?

(作者为台湾前经建会主委、前经济部长)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3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