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林原:“冬将军”不总是眷顾俄罗斯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3-04-22 07:55

郭兵云先生《俄罗斯“冬将军”迟未现身》一文(《联合早报》言论版1月25日),谈及历史上多次出现的“冬将军”是否会帮俄罗斯彻底扭转战局等问题。现在冬季已经过去,对此问题到了总结时刻。就欧洲军事史而言,1812年俄法战争以及1941年爆发的苏德战争中,入侵者都曾面临俄国寒冬的严峻考验。不过,这两次战争并不足以证明俄国军队一定会在冬季获胜。

就北方大战而言,1700年11月30日,查理十二世(又译卡尔十二世)率领瑞典军队,在纳尔瓦之役击败俄军。纳尔瓦之役是战争早期瑞典获得的重要胜利——而纳尔瓦及其附近当时已进入冬季。近现代影响俄罗斯的重大战争,除了北方大战、1812年俄法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外,其实还有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期间的1915年1月31日,马祖里湖冬季战役(或称第二次马祖里湖战役)爆发。2月7日开始,德军冒着严寒向俄军展开钳形攻势,准备与训练不足的俄军很快被击溃。这次冬季战役给沙俄军队造成巨大损失。

可见,俄军在冬季作战中未必都能获胜。1812年俄法战争以及1941年至1942年莫斯科战役的胜利,不宜视为通例,也不能由此推定俄军会在这个冬季作战中获胜。

郭文提出如下问题:“为何俄国能在史上多次凭借‘冬将军’反败为胜,而这次却不能‘如法炮制’?”关于这问题,他给出的答案有三:一是俄国在军事上和经济上没有盟友支持;二是俄国没有主场优势;三是俄国失道寡助,仅白罗斯、朝鲜、委内瑞拉等明确支持它。其中第一点与第三点其实可以合并论述。

在北方大战、七年战争(1756年-1763年)、两次世界大战时期,俄国(或苏联)都不孤立。在克里米亚战争(1853年-1856年)中,当时的欧洲强国普鲁士并未破坏它与沙俄的关系,沙俄也不像现在的俄国在欧洲几乎彻底孤立。失道寡助确实是阻碍俄国获胜的重要因素。不过,俄国尽管在军事上、经济上缺乏盟友支持(白罗斯应可算盟友),但与中国及其他一些国家的经济关系,乃至特定军事关系,对它继续进行战争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曾说,中俄两国不是盟友,胜似盟友。

至于主场作战问题,此次战场在乌克兰境内,乍看俄国缺乏主场优势,仔细分析也不尽然。目前战事主要在顿巴斯展开,而顿巴斯有些忠于俄罗斯者。去年2月战争爆发前,亲俄武装力量控制顿巴斯部分地区,乌克兰未能收复。乌克兰不完全占有主场优势,应是导致此次战争延续时间较长的原因之一。

关于俄军为何未能在冬季的乌克兰扭转战局,这里须补充一点。130多年前,恩格斯在《俄国沙皇政府的对外政策》一文中就指出俄国的问题:“强大的、在防御方面几乎是不能攻破的俄国,在进攻方面却相应地软弱无力。在国内,军队的征集、组织、武装和调动,都碰到极大的障碍,不仅在物质上有种种困难,而且官吏和军官的贪污现象也极端严重。”现时的俄军,与旧沙俄军队有相似之处,包括在弱点方面。

郭文还提出,俄法战争后,俄国成为欧洲强国。此观点可以商榷。

迟至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时期(1762年-1796年),俄国已是名副其实的欧洲强国。恩格斯曾指出,奥地利与普鲁士(当时的欧洲强国)君主由于参与掠夺波兰,而“把自己完全置于俄国沙皇政府的控制之下”——这正发生于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一些研究者认为,取得北方大战胜利的彼得大帝,使俄国由内陆国家成为濒海欧洲强国。《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提到:1716年,法国出版的《皇家年鉴》第一次将俄国列入欧洲强国名单内。

假设普京治下的俄国在此战中失败,它在某些方面是否会退回彼得大帝(他使俄国拥有“通向西方的窗口”)以前的时代,值得继续观察。

作者是旅加时评人,历史学博士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3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