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分析:地方政府债务压力缓解后应聚焦拉动内需


 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  更新时间:2024-11-09 07:20
分析:地方政府债务压力缓解后应聚焦拉动内需

中国官方近年来力度空前的化债方案星期五(11月8日)经全国人大审核后落地,将在未来五年,合计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元(人民币,下同,1.85万亿新元)。

受访学者认为,在解决债务的燃眉之急后,地方政府要避免走上债务积累的老路,接下来应聚焦社会民生改善以拉动内需,并通过对地方融资平台改革,遏制新增隐性债务。

中国财政部长蓝佛安星期五在发布会上公布,截至去年底,中国全国隐性债务余额为14.3万亿元。经过本次的化债方案,2028年之前,地方须消化的隐债总额将大幅降至2.3万亿元。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余虹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地方是中国过去二三十年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来源,但地方政府的手脚很大程度上被债务压力“绑住了”,化解债务压力意味着地方政府能轻装上阵,因此本次化债方案可以说是近年来“少有的大胆举措”。

不过余虹指出,如果地方政府不改变原来通过卖地和基建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地方政府的债务仍会继续增长。

他认为,转变发展思路一方面在于改善社会民生,增加居民就业机会和收入,减少民众在医疗和教育上的后顾之忧,进而拉动内需。与之相对应,中国过去以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指标为导向,未来也可转向更加侧重在社会民生方面的指标。

新加坡管理大学李光前商学院副教授傅方剑受访时指出,中国官方的10万亿化债方案能解燃眉之急,但如果要治本,则不能光靠举债,同时也要开源,找到长期稳定的收入是中国地方政府必须面对的问题。

他说,财税体制改革是中国可以走的方向,例如中国可考虑对存量资产征税、征收消费税等。这些方案虽然存在一些阻力,但政府在政策制定时可以根据地区或场合细分,如可以先对五星级酒店的高档消费征收消费税。

不过,傅方剑也指出,随着地方债务压力得到缓解,公务员降薪、企业项目款拖欠问题得到解决,民众的消费欲恢复后,地方经济也可能恢复正常运转。

学者:地方融资平台改革方向值得关注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主任许宏才星期五(8日)在发布会上介绍,中国国务院今年9月已报告融资平台公司债务监测和改革转型情况。

隐性债务是地方政府在法定债务预算之外的债务,而地方融资平台是地方隐性债务产生的主要对象。

余虹指出,中国官方这次化解地方债,相当于帮地方融资平台兜底;但如果地方政府不和这些平台脱钩,未来产生隐性债务“是不可避免的”。

他认为,为了遏制地方政府未来新增的隐性债务,一方面要对地方融资平台进行改革转型,另一方面也要强化地方政府自身的财政纪律。

余虹说:“未来中央和地方收入与支出关系的处理,会直接影响到地方财政的债务管理和纪律约束。要从根本上解决地方政府面对的债务困境,需要相关大改革的落实。”

浏览热度: °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4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