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习拜会前夕 中国官媒频发评论营造有利气氛


 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  更新时间:2023-11-14 07:20
习拜会前夕 中国官媒频发评论营造有利气氛

中美元首会晤前夕,中国主要官媒接连刊出评论,强调这场会晤对两国关系稳定与世界和平的重要性。受访学者分析,北京一方面通过和缓舆论对美释出善意,同时也传递“美国需要中国”的信号,以促使华盛顿有所妥协。

中国官方星期二(11月14日)将前往美国旧金山,出席亚太经济合作会议(APEC)领袖峰会,预计当地时间星期三与美国总统拜登在场边举行双边会谈。

这是继去年11月在印度尼西亚峇里岛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后,双方再次会晤。

对于这次习拜会,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星期一(13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应询时说,两国元首将就事关中美关系的战略性、全局性、方向性问题,以及事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大问题深入沟通。

她强调,中国不寻求改变美国,美国也不应当寻求塑造或改变中国,希望美方将不寻求“新冷战”,“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等承诺落到实处,共同推动中美关系重回健康稳定发展轨道。

自上星期四(9日)开始,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中国官媒接连刊发评论,为中美元首会晤营造和缓气氛。

截至星期一,新华社共刊发了五篇“推动中美关系回归正轨”系列评论,强调要把中美元首峇里岛会晤共识真正落到实处,才能为旧金山会晤创造条件;并重申两国竞争对抗不符合时代潮流,地球容得下中美各自发展、共同繁荣等。

《人民日报》星期天(12日)则在国际评论专栏“钟声”中,强调两国元首时隔一年再次会晤,对推动中美关系真正稳下来、好起来具有重要意义,对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世界和平发展亦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提到,遵守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是双方管控矛盾分歧、防止对抗冲突的关键。国际社会普遍希望中美关系早日重回健康稳定发展轨道,全球经济疫后复苏、应对气候变化、解决地区热点问题等,也都离不开中美协调合作。

央视新闻星期一凌晨刊发的国际锐评,则将过去一年中美关系遭遇困难,归咎于美方在气球事件、台湾蔡英文过境,以及对华实施半导体出口管制等一系列行径,背离两国元首共识,损害中方利益。

文章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近期美方再次作出一个中国政策没有变、不支持“台独”的表态。另外,美方官员多次表示“不寻求同中国脱钩”,认为美中经济脱钩会给“两国和世界带来灾难性后果”。这些表态值得重视,更重要的是转化为行动。

文章还提到,美国政府今年首次以官方名义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参展美企逾200家,规模创下历届之最,充分说明中美利益深度交融,谁也离不开谁、谁也改变不了谁、谁也不必取代谁。

台湾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曾伟峯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分析,从三大官媒的评论来看,北京确实将这次会晤定调为有利关系缓和,但仍对美方的诚意存疑,才会不断重申要落实“峇里岛共识”,而其中最核心底线,便是美国是否能落实“一中政策”。

他也认为,中国看准了拜登明年将面对总统选举,因此通过官媒抛出中美在经贸等领域合作的课题,传达“美国需要中国”的信号,以促进华盛顿在中方关切的课题上,有所妥协。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3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