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中国10月再陷通缩 凸显提振内需促经济面临挑战


 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  更新时间:2023-11-10 07:19
中国10月再陷通缩 凸显提振内需促经济面临挑战

中国10月消费者价格指数时隔两个月再现负增长,通缩压力持续,凸显北京通过提振内需促进经济复苏面临挑战。受访学者指出,促进消费回暖,关键要靠政府投资带动全社会投资,从而增加就业,提升居民收入。

中国国家统计局星期四(11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2%,是7月以来再次出现下降。

今年1月至10月平均,中国CPI比上年同期仅上涨0.4%。这远不及官方在年初设定的今年全年CPI同比上涨3%的目标。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解读,10月CPI下降,主要受节后消费需求回落、农产品供应充足,以及天气晴朗等因素影响。

食品价格下降,尤其是猪肉价格大幅下滑拖累了10月份的CPI。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猪肉价格10月同比下降30.1%,降幅扩大8.1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55个百分点。 不过,10月非食品价格也出现回落,由9月上涨0.2%转为持平。其中,手机等通信工具价格环比下降0.3%,同比降幅扩大至3.8%,汽车等交通工具价格环比下降0.2%,同比降幅为4.8%。

中国民生银行高级研究员应习文受访时分析,耐用消费品价格整体偏弱,主要是因为在外需回落情况下,汽车,消费电子产品在国内市场出现一定的供过于求。

今年以来,中国消费者物价一直处于疲软状态。7月CPI出现2021年2月以来的首次负增长;8月摆脱通缩,同比微涨0.1%;9月由涨转为持平。中国央行曾在8月预测,物价将从夏季困难时期开始反弹,但最新数据显示,央行的评估似乎过于乐观。

彭博社分析,中国今年通胀率一直很低的原因,主要是受房地产持续低迷、消费者信心疲软、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去年从高点下滑,以及中国制造产品需求疲弱等国内外因素影响。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10月物价回落,说明食品供给基础扎实,“打消了通胀的担心”,而非食品价格环比涨幅放缓,说明消费需求回暖基础不扎实。

他说:“现在就业和收入形势都不好,促进消费,最关键还是要增加就业和居民收入。”

展望下来的CPI走势,应习文研判,10月物价疲软的状况或将持续一个季度左右。他说,2024年临近春节,在基数效应以及第四季度财政政策发力情况下,CPI中枢或能重回温和上行区间。

另一方面,统计数最新数据显示,10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降幅在连续三个月收窄后,同比下滑2.6%,降幅较9月扩大0.1个百分点。这是PPI连续第13个月下降。

张立群分析,PPI的走势显示企业需求不足比较普遍。他说,扩大内需,特别要发挥好政府投资在扩大内需中的关键性作用,这一点“非常关键,非常重要”。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3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