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陈婧:医药反腐风暴卷了谁


 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  更新时间:2023-08-14 07:21

过去一个月来,中国医药反腐风暴持续升级,几乎每周都有大动作发生。

7月15日,中国国家医保局、财政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通知,指出要彻查医药领域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中国卫健委7月21日会同多个部门召开视频会议,部署开展为期一年的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一周后,中纪委国家监委召开动员会,要求“全链条、全领域、全覆盖”整肃医药腐败。

随后,至少20个省份表态将深入开展医药反腐,多地还公布举报专线。8月以来,几乎每天都有医疗系统干部落马的消息被通报。据中国媒体统计,截至8月12日,全国至少有176名医院院长、书记被查,比2022年全年的88人翻了一倍。

尽管中国多年来持续开展医疗反腐,但此次反腐风暴的力度依然前所未有。除了此前常见的在采购药品和医疗器械方面的受贿问题,以往被认为合规的医疗界学术会议、论坛和培训班也纷纷延期或取消。

从医院“一把手”、医药代表到药企负责人,全受波及。中国医药上市企业股价最近一周也纷纷下跌。 这场力度空前的反腐风暴不仅震动医疗界,在民间也引发强烈的观点对立。

过去一周,两条关于医药反腐的新闻在社交平台上被热转。一条是中共广东纪委监委网站的文章,指中山市一家医院院长因收受近3000万元(人民币,下同,560万新元)回扣和贿赂被抓后,医院采购成本和民众就医成本明显下降,今年首五个月人均就医成本下降1400多元。

不少网民对此拍手称快,认为医疗蛀虫导致的腐败是加重就医负担的主要原因,要求各地医院“都好好查一查”。

另一条新闻,则是南方某省会城市三甲医院医生向媒体披露,由于骨科和心内科使用的耗材和药品量大,医生担心严查之下出错受罚,因此近期相关手术量大幅下降,“过去可做可不做的手术,现在一律不做。”

这条新闻的评论区里,聚集了大批感同身受的医护人员。有医护披露,最近医院的夜班费都被作为“违规补贴”取消,“贪得最多的是行政领导,跟着遭殃的却是收入最少的一线医护。”还有人说,基层医务人员本就待遇偏低,“再这样下去,公立医院的医生都跑到私立医院去了”。

一边是苦于就医成本水涨船高的普通患者,一边是无奈待遇每况愈下的基层医护。双方同样遭受经济压力,对医药反腐的态度截然相反,凸显出中国医疗体系的畸形现状,也成为推进医药反腐要解决的难题。

派驻上海几年来,我在公立和私立医院都看过门诊,体验的确大相径庭。收费昂贵的私人诊所,环境优美无需排队,医生和护士个个和蔼可亲,有问必答。价格实惠的公立医院,则是从早到晚都门庭若市,人多到诊室门口需要保安来维持秩序。许多患者都是从外地远道而来,医生只得争分夺秒多看几个。于是每回和医生交谈不过30秒,就在后一个患者的催促声中匆匆离席。

每回到公立医院看诊,都深感医护人员不易,百姓看病太难,这样的感受也有数据验证。和发达国家医院总支出中约六成用于医务人员薪酬相比,中国发达城市医院的医务人员薪酬支出,仅占总支出的三成左右。一个硕士毕业的住院医师,第一年工资甚至每月不到2000元,远低于市场行情。这导致“过度医疗”、“以药养医”等情况屡禁不绝。

另一方面,过去三年的疫情加重医疗系统的财政负担,持续推进的医保改革更加大了医院的盈利压力。在医院工作的朋友曾诉苦,因为超出医保规定额度费用需要医院自负,为避免亏损,各家医院到了年底几乎都是“手术能不做就不做,病人能不收就不收”,最终吃亏的还是患者。

这轮雷厉风行的医疗反腐,让不少人联想到两年前的教育界“双减”。在教培行业被套上重重紧箍咒后,课外补习依然存在,只是从地上转向地下,成本更加高昂。轰轰烈烈的行业整顿在缓解“内卷”和降低养育子女成本方面作用有限,反倒导致大批年轻从业者失业,为如今青年人失业率高企埋下伏笔。

通过雷霆反腐截断医药界盘根错节的利益输送网络,的确能在短期内形成震慑作用,减少医疗体系的灰色收入。但如果不能铲除造成贪腐丛生的制度根源,让医务人员获得与其付出和社会地位相匹配的薪酬,不仅难以解决长期问题,可能还会导致不必要的副作用。

这场医药反腐风暴还会升至几级,目前仍不得而知。希望这场疾风骤雨不是来去匆匆,而是能找到标本兼治之道,让医护和患者得以看见风雨后的彩虹。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3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