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陈婧:上海神话与北京折叠


 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  更新时间:2022-01-27 07:22

早点

沪声纸述

近来上海最有话题度的电影,莫过于以这座城市为背景的《爱情神话》。

这部由新人导演拍摄的小成本电影,上映一个多月后仍是上海实时票房冠军。截至本周二(25日),该片上海票房已突破1亿元(人民币,下同,2127万新元),占总票房逾四成。

上周慕名前去观影,发现影院里除了年轻男女,还有上了年纪的爷叔阿姨。电影以沪语演绎中年男女的情感纠葛,呈现上海的市井生活。别说是上海人,就连我这个在沪外国人都倍感亲切,看完后忍不住搜索起电影里出现的咖啡馆,还有主角口中“比国际饭店更好吃”的蝴蝶酥。

随着《爱情神话》“出圈”,赞美和质疑也纷至沓来。有人盛赞它是上海的“软实力名片”和给这座城市的情书;也有人嘲讽它是不接地气的“上海神话”,只呈现了有钱有闲的富人生活,忽略了底层人民的挣扎。

正如电影主演之一的周野芒所说,这是一个“五原路方圆2公里范围”的故事。在这个洋房林立、梧桐成荫的网红街区,就连修鞋的小皮匠,也有着喝手磨咖啡、引名人金句的“腔调”。而看似落魄的主角,尽管为了省钱要买临期食品,去的也是进口超市,更不要说他还坐拥一栋祖传小楼,据说市值至少有5000万元。

这样的群体在上海是否存在?答案是肯定的。但上海也有许多疲于“996”工作的年轻人,被高房价压垮的小夫妻,因“内卷”而焦虑的家长……他们在电影中的缺席,成为舆论争议的焦点。有自称“魔都打工人”的网民感慨:“《爱情神话》里的上海,是我耳濡目染但触不可及的神话。”

要让一部喜剧电影承担反映社会现实的责任,显然有些期待过高。但《爱情神话》引发的争议,折射出中国社会阶级分化引发的矛盾加剧。这类议论,最近也在另一个大城市北京展开。

北京开年后冠病疫情加重,官方公布的众多感染者行动轨迹中,有两例被网民挑出来做成了对比图。其中一名女患者的行踪显示,她在确诊前14天,出入的多是高档商场和餐厅,休闲活动包括购买名牌包包、和朋友观看脱口秀演出,以及到市郊滑雪场滑雪。

另一名男患者,则是从山东进京的打工者。他在两周里辗转奔赴于各个工地之间,且多数是从凌晨开始通宵工作,一天也没有休息过,直到在回家过年前被确诊。媒体跟进后发现,他进京打工除了是维持家庭生计,更重要的是寻找失踪两年多的儿子。

这两名患者的“同病不同命”,在社交网络上引发强烈反响。有网民感叹,这正是科幻小说《北京折叠》里的情景:北京城按社会阶层分为三个时空,不同收入的人生活在不同空间里,连拥有的时间长短也和收入成正比,不同群体就像平行线般毫无交集。

“上海神话”和“北京折叠”引发的热烈讨论,凸显出中国贫富悬殊状况的严重,以及社会资源再分配的迫切。然而,旨在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的“共同富裕”计划,被决策层力推还不到半年,可能就得因经济逆风而暂且搁置。

中国在前年底实现全面脱贫后,把下一阶段工作重心转向促进共同富裕。除了在浙江设立共同富裕示范区,官方也对房地产、互联网和校外培训等行业资本重拳出击,不惜以放缓经济增长为代价,也要防范“资本无序扩张”,降低民众在住房和教育等领域的生活压力。

但随着经济压力持续加大,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对“共同富裕”阐述进行调整,称要实现共同富裕目标,首先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又指“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本月出席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时也重申,共同富裕不是搞平均主义,而是要先把“蛋糕”做大,再把“蛋糕”分好。把“做蛋糕”摆在“分蛋糕”之前的提法,凸显今年共同富裕要为发展经济的需求让步。

从执行层面来看,当稳增长成为当务之急时,推进共同富裕多少有些不合时宜。家长若不送孩子去培训机构,学校就得承担额外教育工作,财政支出也会水涨船高;房价若不再节节攀升,地方政府卖地收入也会随之减少,这些都让本已不乐观的地方财政状况雪上加霜。

在“稳字当头”的领导层换届之年,促进社会公平的步伐不得不放缓,但关于贫富悬殊的讨论并不会因此停止。在下一个脱离底层的“神话”诞生、在社会被进一步折叠之前,还有多少时间留给实现共同富裕?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