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国际特稿:纺织业走环保路 快时尚要踩刹车


 新闻归类:国际新闻 |  更新时间:2023-09-17 07:21
国际特稿:纺织业走环保路 快时尚要踩刹车

  自上个世纪“快时尚”一词提出以来,它就以急促的步伐横扫世界。环境保护形成趋势后,“快时尚”便成为公认的各国决策者须携手处理的领域。然而,纺织业的产业链牵动多洲,过去10多年虽多次提出环保倡议,但未见有效的具体措施。近期,欧洲联盟宣布要落实在2030年让纺织业达到环保规定的计划,但专家指出,要“快时尚”的步伐慢下来,仍障碍重重。

欧洲最大服饰零售商H&M计划从10月5日起在伦敦旗舰店出售二手服装和配饰,此举带出“快时尚”(fast fashion)产业所面对的市场与政府政策压力。在保护环境的大前提下,外界要求对地球污染“贡献”颇多的纺织业与成衣业通过回收和再利用,减少整个行业对环境的破坏。

如何应对气候变化是近日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的议题之一。欧洲联盟之前已提出要从根源缓解问题。欧盟于2022年5月首次提出了一些限制纺织业滥用地球资源的框架,今年6月获欧洲议会通过。

欧盟措施旨在到2030年时,所有销售纺织品(衣服、床垫、汽车内饰等)的公司都必须满足某些标准,才能向欧盟客户销售产品。这包括确保产品耐用、不含有害物质、主要由可回收纤维组成等。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人权也必须受到保护,制造商必须为废品负责,不能销毁未售出或退回的纺织品。

欧洲议员佩妮尔·韦斯(Pernille Weiss)解释道:“这是一个总体规划,列明如何让欧洲在纺织品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她说,这个仍不具有约束力的战略的下一步是“重新制定和更新当前的指令和法规”。她的小组正在研究多达八项此类法案,包括纺织品标签法规和废物框架指令,预计明年夏天欧盟选举后将出现“第一波新立法进程”。

即使是保守估计,时尚业也名列全球主要污染源之一。纺织品生产与使用对环境和气候的平均影响排名第五,仅在住房、食品、交通和娱乐文化之后。

据协调服饰业永续工作的丹麦组织“全球时尚议程”(Global Fashion Agenda)数据,纺织业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占全球总排放量的4.8%;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估计的比率为10%。据欧洲环境署数据,这些温室气体近75%来自欧洲以外地区,主要是亚洲的纺织品生产地。

在耗水量方面,纺织品位居第三,排在食品和娱乐文化之后。至于欧洲排放到海洋的微塑料,约8%来自合成纺织品;全球范围内,这一比率估计为16%至35%。以量来看,每年有20万至50万公吨来自纺织品的微塑料流入全球海洋。

旨在维护公共权益的智库“热或冷研究所” (Hot or Cool Institute)主张改变服装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以实现国际社会的气候目标。研究所的分析表明,未来七年内,时尚业的排放量须下降50%至60%,才能将地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的1.5摄氏度以内。

专家:循环商业模式 促品牌再利用废品

在欧洲议会做出决定之前,一些欧洲公司已弃亚洲而选择在更靠近欧洲的地区采购原料,以提高竞争力。新加坡国立大学机械工程学教授西拉姆·罗摩克里希纳(Seeram Ramakrishna)通过电邮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就近采购符合材料循环经济(materials circular economy)的原则。从短期来看,欧盟公司作此调整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资源;从中期来看,这有助于提高欧盟企业的竞争力,以及与对手的差异化竞争。 

为让时尚产业走向永续,专家建议品牌采用循环商业模式(circular business model)。这种模式促使品牌对产品的生命周期负上更大责任。

这与线性商业模式(linear business model)不同。线性模式将资源转化为产品后出售,之后产品成为废物;循环商业模式则要求品牌和服装制造商尽量再利用废品、残留物和纺织废料。

欧盟尚未为服装中的回收成分设定具体目标。在H&M设立二手产品店之前,西班牙的Zara已逐渐转向采用再生纤维,还为顾客设立二手服装平台。

瑞典的一项环保计划SIPTex则从回收着手,根据颜色和纤维成分对纺织品进行分类以供回收。瑞典纺织品回收公司Renewcell生产出Circulose材料,是一种100%以纺织废料制成的面料,原料来自破旧的棉质牛仔裤和棉花生产废料等。

快时尚令环境承受重大压力。欧洲最大服饰零售商H&M下个月起在伦敦旗舰店出售二手服装和配饰,缓解外界的指责。(法新社)

快时尚产业发展飞快

全球最大的快时尚公司Zara的母公司Inditex加价的步伐放缓了,但9月13日公布的业绩报告显示,这家西班牙公司半年净利润还是增长40%,超出预期。

约20年来,Zara、H&M和Mango等快时尚公司先后进入中国,快速扩张。近几年,情况发生了变化。美国已是Inditex营业收入第二大来源国,也是H&M主要收入来源。这个趋势也说明,同很多行业一样,时尚业一直伸出触角,探寻最有利可图的市场。

时尚业以利益挂帅。同为政治经济学者的“热或冷研究所”董事总经理刘易斯·阿肯吉(Lewis Akenji)认为,要实现时尚业减排目标,欧盟必须制定明确的目标,以减少生产过剩和污染物排放,限制人造纤维的使用,禁止厂商销毁未售物品等做法,并逐步淘汰人均碳足迹偏高的生产物。

除了欧盟,美国等国家的决策者在斟酌立法,要扩大时尚品牌的责任,以涵盖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和供应链所产生的影响。它们要推展的是“制造商延伸责任”(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简称EPR)模式。

不过,阿肯吉指出,EPR在电子废品管理和包装等领域应用的经验表明,定义不明确的政策只会将负担从富裕国家转移到低收入国家,也会促使品牌所有者将责任转移给消费者,在增加股东利润的同时进行“漂绿”。

他认为,设计得当的EPR模式可以实现四个关键目标。首先,改善服装回收和废物管理。其次,确保时尚品牌支付供应链运营造成的环境破坏和废物管理成本。第三,改变服装设计和经营策略,确保经营和产品危害较小,易于回收或回归自然。第四,确保整个行业公平和公正地运营,尤其是勿让低收入国家的公民承受恶劣厂房条件和环境污染的双重负担。

时尚业往往着重于达到第一个目标,因为它们只须引入技术来处理售后或未售的产品,无须改变核心战略,即可如常运作获利。阿肯吉说,有效的EPR模式应达到全部四个目标。

30岁的突尼斯创业人兹鲁伊与伙伴合创公司,旨在通过重新设计旧鞋来逆转快时尚。(路透社)

纺织业的原料消耗与所产生的废料

2000年至2014年间,全球服装产量增加了一倍多,丢弃的速度也更快。以廉价化石燃料为原料生产的纺织品产量激增,所引发的过度消费问题必须解决。聚酯、再生聚酯和尼龙等化石燃料纤维目前占全球纤维产量的62%,预计这一数字将继续快速增长。

欧盟寻求纺织行业向循环纺织经济转型,斟酌以产品环境足迹(Product Environmental Footprint,简称PEF)方法来落实政策。可是此法已过时,它不包括微塑料污染、塑料废物和循环利用等重要指标。简而言之,欧盟难以管理它无法衡量的事物。

新闻网站politico.eu的报道指出,合成原料缝制的服装占世界海洋主要微塑料排放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欧盟应当把这些新指标添加到PEF中,并赋予它们与其他16项指标相当的比重,以帮助消费者做出选择,并实现欧盟的目标。

南非设计师莫罗杰勒和穆伊斯到约翰内斯堡杜的努萨市场采购从西方进口的二手服装,并加以修改,赋予它们新生命。(路透社)

纺织业面对的问题千丝万缕,废品处理更是千头万绪。在英国拉夫堡大学研究永续纺织品的切特娜·普拉贾帕蒂(Chetna Prajapati)说:“纯棉T恤包含标签和缝纫线等部分,这些成分通常由聚酯等其他材料制成……制成牛仔裤的棉纱通常与弹性纤维混纺,还有拉链、纽扣和涤纶缝纫线等其他成分。”

要有效地回收利用,目前得靠熟练的劳动力慢慢地分类,进行业者称之为“材料到材料”的回收。因此,对服装业者来说,送去堆填区和焚化炉是既省钱又省力的方法。

当然,在网上销售二手衣服已是蓬勃市场,但有人指出,这只是把废品转嫁给他人的方式。

欧盟新规料撼动亚洲纺织业

欧盟的新策略将撼动纺织与成衣业,预料也会对亚洲同业产生巨大影响,亚洲制造商供应欧洲所需的七成以上的纺织品。

美国特拉华大学时尚与服装研究系的副教授陆升博士指出:“新战略意义重大……如果亚洲公司未来想要在欧洲销售产品,它们就必须遵守战略所列的许多规定。”

路透社一篇专题报道引述H&M发言人说,公司正与主要位于中国和孟加拉的605家产品供应商合作,实施变革,以达到欧盟的要求。这家瑞典巨头从雇用130万名员工的1183家工厂采购原料。

纺织品出口国应对时间已不多

纺织品出口国意识到应对时间已经不多。欧洲是印度服装主要的出口市场。印度服装出口促进委员会主席纳伦·戈恩卡(Naren Goenka)说,现在已到了由不得印度纺织业决定是否选择永续发展的地步。

关心环境的一些印度公司已取得长足进步。以印度西部亚瓦特马尔(Yavatmal)的一家农业合作社切特纳有机农业(Chetna Organic)为例,它从2004年开始以有机方式种植棉花,如今有1万5000多个农户。

在斯里兰卡,服装生产商希尔达拉马尼集团(Hirdaramani Group)的制造部门已实现净零排放,接下来的目标是到2025年将用水量减半,同时将永续原材料的使用率提高到八成。

总部位于新加坡的纺织公司Ramatex在亚洲多地设工厂,生产运动服,公司参与了非营利组织“未来论坛”(Forum for the Future)发起的一项研究计划,希望能生产不脱落微纤维的服装。

这些公司只是少数迈向欧盟目标的例子。“未来论坛”顾问范德埃尔斯特德赛(Nicole van der Elst Desai)说:“一些曙光即将出现,制造商投资了新技术,成效良好。”

她说,满足新的欧盟标准的一个关键是拥有足够的知识和技能。“生产商首先必须了解如何积极主动地为减少行业影响作出贡献。”

欧盟是全球最大的服装进口区,五个最大的产品来源是中国、孟加拉、土耳其、英国和印度。一些亚洲服装制造商呼吁品牌提供更多帮助,以适应新的欧盟标准。

国大教授罗摩克里希纳受访时指出,中国、孟加拉等国没有对纤维、纱线和纺织品进行研究与开发,也没有对纺织品报废解决方案进行足够的投资,例如纺织品的追踪和分类就需要先进的技术。政府可在永续原材料和替代原料的使用、机器人和自动化、人工智能和工业物联网(IIoT)等方面提供支援。

罗摩克里希纳也是国大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计划(NUSNNI)的联合主任,并担任循环经济工作组的主席。他认为,决策者必须认识到纺织业和时尚行业正在经历转型,并激励业界通过研究进行创新和升级。这意味着它们得更新教育和技能培训计划,增强员工能力。各国政府还必须更新国家标准和政策指导。

罗摩克里希纳说:“总的来说,我认为这个行业朝材料循环型经济和永续工业转型,是理想的进展,有助于人类福祉和地球的生命维持系统。”

何谓快时尚?

快时尚(fast fashion)亦称快速时尚,是一种时尚服饰销售模式,以低价、款多、量少为特点,激发消费者兴趣。业者为消费者提供当下流行的款式和元素,满足其消费需求。而全球化与网络化又加快了快时尚的步伐。

有一种说法是,“快时尚”一词源自20世纪的欧洲。而根据另一种说法,它是在1986由GAP的老板唐纳德·费舍尔(Donald Fisher)提出的,当时用来泛指一种零售商经营模式,是垂直整合商品策划、制造到零售的商业模式。

快时尚品牌按服饰潮流作出快速反应,迅速整合流行元素,以最快的速度传递到品牌店面,供消费者挑选。近年来,一些跨国品牌的迅速发展,也使得快时尚“跑”得更快。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3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