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少年梦包含造芯片与振兴乡村 中国最新中小学教材注入“新时代”元素


 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  更新时间:2024-10-22 07:21
少年梦包含造芯片与振兴乡村 中国最新中小学教材注入“新时代”元素

“我要成为一名工程师,制造出世界最先进的芯片。”

在最新修订的中国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一名初中生这样描述他的梦想。除了做芯片工程师,课本中其他梦想还包括学习技术、成为大国工匠,引进现代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等等。

这个单元名叫“少年有梦”,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第一个单元,也是大部分中国初中生新学期的必修课。

中国教育部2022年4月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后,新版教材经过两年多的修订,今年9月首先在一年级和七年级投入使用,两年后将覆盖所有年级。

《联合早报》翻阅最新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教材发现,在中国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寻求科技自立自强的当下,科技是新版中小学教材的关键词之一。

其中,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将成为技术人才与梦想联系起来,一方面教育学生“做梦想的少年,应当紧扣时代脉搏”,另一方面也将追梦与国家未来绑定,“学习不仅关乎个人的前途和命运,更关乎民族的未来和发展”。

教材修订首要任务:全面推进习思想与二十大精神

根据中国教育部教材局负责人今年8月接受官媒采访的说法,本次教材修订,“首要任务是全面推进中国官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于是,新教材里,中共理念与出现的频次也有所增加。

据本报统计,在新修订的七年级道德与法制教材中,中国官方出现两次,其中一处引用中国官方在中国共青团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另一处是他去年9月关于教育家精神的阐述。

此外,中国官方还首次出现语文教材里。在七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专题学习活动”中,一篇《少年正是读书时》的文章,开头引述了2022年中国官方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贺信中的一句话:“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

据本报记者向中国在职教师了解,专题学习活动夹在不同单元之间,重要性不如课文,但中共的思想过去只是在道德与法治和历史课本中大量出现,如今出现在语文课本,所传达的信号就比较明显。 

湖北省一所公立中学的初中语文老师赵明芝(化名)受访时解释,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法是“直给”,即根据提前设定好的主题进行灌输,每个单元有不同的主题;语文则是通过阅读理解让学生体会,教师的作用是对学生进行“正向引导”。

赵明芝还注意到,改版后的语文新课标特别重视文化自信,包括中华传统文化,也包括中共红色文化。新课标还将文化自信教育的年龄段提前,例如中共元老陈毅在上世纪30年代国共内战时写下的七言绝句组诗《梅岭三章》,就从九年级提前到七年级。

在中国教育部2022年发布的语文新课标文件中,文化自信被排在语文课程核心素养内涵的第一位。根据文件,通过语文学习,学生要“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为实现这一目标,新修订的语文教材增加了红色经典篇目。据中国教育部介绍,在原有篇目的基础上,新教材增加了《雷锋日记》《井冈翠竹》等课文,全套教材中反映革命文化的选文达到91篇。

学者:教材是政治社会化重要工具

台湾开南大学人文社会学院院长张执中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分析,在中国大陆或其他威权国家,教材一直是政治社会化最重要的一个工具,目的是从小培养学生对政权本身、执政者和国家的整体认同。

张执中说,中国官方的权力在2012年中共十八大后不断巩固,他在教材中的分量也对应增加。

他说:“二十大后,在中国官方全面执掌权力的情况下,教材编订部门一定会把他的角色和路线作为修订教材的目标,这是一个很正常的官僚惯性。”

中国官方2022年在中共二十大报告多次提到科技,并设定总体目标,包括到2035年,中国科技实力大幅跃升,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张执中指出,教材编订部门将二十大精神放入学生的教育中去,自然而然就形成目前看到的教材。

另外,中国官方2021年提出的传承红色基因、守好红色江山。这些内容在此前的教材中就一直存在,在这次教材修订中则得到强化。

对此,张执中说,红色血脉从娃娃抓起,从小向学生灌输政治路线,会影响小朋友的政治观,建立一定的认同。

他也指出,随着学生成长和知识增加,会有部分年轻人产生反差和质疑,并演变出潜在的“两条路线对抗”:一批固守过去学习的基本观,认同现行的政治路线;另一批受到启蒙而开始反思,甚至出现批判的态度。不过,只有在国家政权发生转变时,这样的冲突才会明显呈现。

浏览热度: °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4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