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下午察:张家界景区拆分收费乌龙纯属误解?


 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  更新时间:2024-10-11 22:10
下午察:张家界景区拆分收费乌龙纯属误解?

一张网传照片本周将中国著名旅游胜地张家界推上热搜,引爆争议。

这张在网上曝光的照片显示的是“张家界景区价格表”,里头列了19个大大小小景点的门票价格,收费从每张76元(人民币,下同,14新元)到每张308元不等,价格几乎都在三位数以上,200元以上的景点也不在少数。若想游览全部景点,总花费高达3500元左右。

网上曝光的“张家界景区价格表”,列了19个大大小小景点的门票价格,价格几乎都在三位数以上,若想游览全部景点,总花费高达3500元左右。(互联网)

这个价格表迅速在网上热传,有网民形容数字触目惊心,价格之高令人咋舌。有人质疑张家界景区收费标准“吃相太难看”、“大自然是钱的味道”。也有人直呼:“张家界,我是去不起了!”

景区私自乱收费?

类似评论在网上屡见不鲜,反映人们对张家界可能存在私自乱收费的质疑和担忧,以及对旅游成本持续攀升的无奈和不满。

面对突如其来的舆论风暴,张家界市相关部门迅速应对。

10月8日,当地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一名工作人员回应媒体询问时称,尚未看到网传图片。但他随即强调,张家界市内的确有多个景点,每个景点单独收费,“长久以来都是如此”。

接着,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也派出代表解释:大家看到的那些景点,其实是分布在不同地方,它们各自独立,自然要单独收费。这名代表也特别以国家森林公园为例强调,他们的门票有整整四天有效期。

张家界当地工作人员先后辟谣,非但没有平息争议,反而引起轩然大波。一些人坚持认为,无论官方如何解释,门票价格实在太贵,只能让一般游客望而却步。但也有些人认为这是对张家界景区的严重误解,呼吁人们客观理性看待问题。

这场争议持续发酵,中共张家界市委旅游工作委员会办公室10月10日晚上发布情况说明称,经核实,“一个张家界景区被划分成了几十个收费项目”“被拆分成近20个小景区”等说法,实属误解。

官方的这份说明指出,张家界市辖多个景区,非单一景区。“张家界景区价格表”一图是某旅行社营销展示所用,涉及11个独立景区及武陵源景区内交通和观光点。

“图中所示政府指导价景区相关价格表述不准确,价格实际包含门票和交通工具、体验项目费用,由于山区地形险峻、徒步难度大耗时长,大多数游客选择便捷舒适的交通工具,但交通工具或体验项目系自愿选择。”

此外,武陵源景区内索道、天梯为交通工具,非独立景区,已实施“一票制”。部分市场调节价景区价格已下调。

说明也澄清:“袁家寨子系景区内观光点,未单独收费。图中所示老院子、土司城、千古情、魅力湘西、天门狐仙等市场调节价景区价格有误,自2023年6月起在图中所示价格基础上大幅下调了40%至80%。”

张家界官方承诺,下一步将加强旅游价格监管,规范相关表述和宣传,打击旅游市场乱收费,提高各类旅游产品价格知晓率,为广大游客提供公开透明、温馨舒适的旅游环境。

为何会闹出这么大的乌龙?简单来说,“张家界”既是一个景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代称,也是一座城市的名字。

而相关价格图表火速引起争议,背后的一个原因是张家界已成为中国国内乃至国外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根据“张家界旅游官方公众号”消息,今年1月至9月,预计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377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3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15%。其中接待入境游客138万人次,同比增长279%,持续领跑全国非省会地级城市。

“票中票”乱象难以禁绝

然而,这场风波并非单纯的误解,实则与“票中票”“景中景”的旅游乱象有关。这样的现象近年来层出不穷,始终难以禁绝,极大影响了人们的旅游体验。

最近一个引起争议的“票中票”例子是江西庐山景区。去年6月,有游客发视频吐槽称,花160元买了景区门票,结果要观赏李白描述的瀑布时还要再收费35元,引起网民调侃,原来“票中票”才是“庐山真面目”。

庐山“票中票”的背后,是它的管理体制一直没有理顺,甚至一度“一山六治”,存在各地重复开发、竞价收费的问题,拉低景区整体的游览质量。

景区当时回应称,额外收费的瀑布并非核心景区。当地村委会则说,该瀑布是村集体开发打造的乡村旅游点,此前收费经过主管部门批准。显然,庐山各区之间的关系仍有待完善。

争议延烧后,庐山景区内的瀑布取消收费,将之划入通票范围,才平息舆论风波。

景区大门越建越远

“景中景”“票中票”恐怕只是旅游问题的冰山一角,在好些景区,游客还没进到景区内就被收割——他们得乘坐摆渡车到达核心景点,而且越来越多景区刻意把大门越建越远,通过接驳交通向游客收取额外费用。

例如,甘肃鸣沙山月牙泉景区东门停车场到景点距离有4.3公里,四川牛背山景区检票口到游览景点更是长达二三十公里。

甘肃鸣沙山月牙泉景区东门停车场到景点距离有4.3公里。图为游客今年国庆长假在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游览。(新华社)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大数据院研究院院长钟栎娜向观察者网分析,虽然此举短期内可能为景区带来更多收入,但长远来看,会削弱景区的竞争力。毕竟游客越来越追求个性化旅游体验,过度商业化的服务会使得景区失去其独特的吸引力。

钟栎娜建议,除了设置合理的摆渡车价格,景区也应提供更多交通方式选择,例如步行道、自行车道等,甚至在部分路段提供免费交通服务,这样不仅能提高游客的自主选择权,也能改善游客整体旅游体验。

游客面对的另一常见问题是景区拦路收费。上个月,泸沽湖景区在四川到云南的S307省道上,拦截过往车辆,收取每人70元门票费。此事引起网民普遍质疑收费不合理后,官方出面回应称,此举“为防游客逃票,过境收费、先付后退”。

据报道,不少地区此前也发生过这类现象,一部分是景区在道路上设卡收费,一部分则是景区附近村民或森林防护人员私自拦截收费。

风景区变“封景区”

还有一些地方通过围墙挡景,把风景区变成“封景区”,要求游客付费到观景平台才能欣赏美景。媒体揭露的例子不少:青海湖环湖建360公里围铁丝网、黄河壶口瀑布(陕西侧)沿途公路建围墙、云南梅里雪山飞来寺和金沙江大湾景点国道旁建围墙。

景区追求经济利益无可厚非,但如果只是继续停留在“门票经济”的阶段,单靠游客的一次性消费,容易导致他们不满,可能反向压缩他们其他方面的消费,显然无益于旅游经济的长远发展。

事实上,一些景区近来已摆脱“门票经济”,降低甚至取消门票收费,并增加其他消费收入渠道,推动旅游业整体发展。

常被外界视为成功例子的是杭州西湖。它是全中国首个免费开放的5A级景区,虽然少了门票收入,但整体收益远大于损失。据估计,每名游客在杭州多逗留24小时,当地旅游年综合收入增加约100亿元。

杭州西湖是全中国首个免费开放的5A级景区。图为今年9月的杭州西湖秋色美,吸引游人泛舟赏美景。(中新社)

在人们希望各地越来越多景区也能减免门票的期盼下,一张罗列张家界一堆景点价格的照片横空出世,很难不牵动游客的钱包乃至敏感神经。这场争议因此不只是关乎一个景区的收费问题而已,也再次将游客体验与景区利益的博弈摆在台面上。

浏览热度: °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4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