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许昌假发 破解全球“秃头”难题


 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  更新时间:2024-10-02 07:20
许昌假发 破解全球“秃头”难题

“我身边家人朋友有至少10人从事假发行业,这就是我们城市的灵魂。”

接到记者前往许昌十里铺的订单,私召车司机屈师傅一听说是去采访假发行业,立刻热情地分享身边亲友的从业故事。

许昌位于中国河南省,这座四线城市最近因为“胖东来”超市在网络上爆火。但在这之前,许昌早已因假发产业声名远扬,它不仅是许昌亮眼的名片,更是当地的支柱产业。

许昌常住人口约438万人,超过30万人从事假发行业。换言之,平均每15个人中就有一人是“靠假发吃饭”。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制品生产基地和出口国,占全球市场的80%,而许昌假发产量占全球的60%。屈师傅开玩笑说,如果许昌停工,全世界很多人的头顶都会变得“有点秃”。

据中国海关统计,去年许昌发制品累计进出口196.9亿元(人民币,下同,约36.1亿新元),同比增长10%,占全市进出口总量的72.6%;其中,出口168.5亿元,同比增长17.7%。

史料记载,许昌制作假发的历史可追溯到明朝嘉靖年间,当时主要用于戏剧演出。到了清末,一名许昌人与德国商人合作创办“德兴义发庄”,专门收集头发进行加工后销往欧洲,带动了多个村庄加入发制品行业,开创了许昌假发产业的先河。

随着西方国家的妆饰需求增加,许昌逐渐形成从原料供应,到代加工的假发全产业链,开始承接国际订单。

近20年来,许昌企业开始重视品牌建设和技术革新,利用互联网和跨境电商平台,将产品直接推向全球市场,巩固在全球假发行业的地位。

目前,许昌有4000多家发制品相关企业、产品种类3000多种,销往约120个国家和地区。据许昌市商务局数据,许昌假发在欧美地区的市场份额超过40%,在非洲市场超过70%。

为了更好地打开全球市场,许多许昌企业老板每年都到广州参加中国发博会,与全球采购商洽谈。中国发博会创办于2006年,由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主办,每年约吸引300家展商,许昌的展商占了五分之一。

在9月初举行的本届发博会上,来自西班牙一家连锁理发店的采购经理乔瓦尼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近年来假发搭配的时尚潮流在西班牙乃至整个欧洲十分流行。

乔瓦尼说,在欧美地区,长发波浪代表着优雅。贵族阶层佩戴假发不仅是一种时尚,更是身份和品位的象征。“2020年以来,西班牙发制品市场每年增长超过10%,并呈现加速趋势。假发需求持续上升,理发店和发制品公司的数量也在增加,这表明市场需求越来越大。”

在非洲,假发不仅是时尚配饰,更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非洲人的头发普遍生长缓慢且容易打结,假发为他们在头发护理和时尚审美方面提供了一个简便的解决方案。

据新华社报道,中国对西非国家贝宁(Benin)、南非、尼日利亚、加纳等非洲国家的假发出口量近年来稳步增长。这得益于中非关系更加紧密,市场需求扩大、物流效率提升以及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等因素。

非洲市场对假发的需求正迅速增长。许昌一家头模企业透露,较深肤色的头模销售量持续上升,已占其总销量的一半以上。(林煇智摄)

跨境电商的发展推动了许昌假发产业的繁荣。假发产品因为体积小、重量轻、运输便捷,是跨境电商的理想销售品类。

数据显示,90%以上的许昌发制品企业通过跨境电商拓展国际市场。在阿里巴巴旗下的“全球速卖通”(AliExpress)平台上,有450多家许昌发制品店铺,年交易额约3亿美元(3亿9000万新元),日均发货超过2万单。

南非的假发商人鲍尔受访时说:“中国的电商平台处于全球领先水平。通过直播销售,我们能直观地了解假发的质量和外观,有些直播还特别聘请我们同种族的真人模特儿做展示,这让我们在批量采购时更加放心。”

跨境电商平台显著促进了许昌假发的销售,超过90%的许昌发制品企业通过这些平台拓展其国际市场。图为一名销售员正在通过抖音直播销售假发。(林煇智摄)

中国国内假发需求逐步上升

中国传统上并非假发的主要消费市场,但随着消费观改变和审美多元化,近年来假发需求也逐步上升。央视财经2021年报道,中国假发市场已经连续六年保持20%以上的增速。

在中国,一些年轻人为了避免频繁染发和烫发,转而佩戴假发,假发甚至成为女性时尚穿搭的一部分;越来越多面对脱发困扰的年轻男性,也开始接受佩戴假发提升形象。

许昌去年新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假发一条街”,这是该市打造“发博城”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方便来自各地消费者采购假发。(林煇智摄)

随着国内假发需求不断增长,许昌市开始更重视假发的展销。记者在9月初走访许昌时发现,当地去年新建了“假发一条街”。约百米长的街道汇集了十几家假发店,每家店铺内陈列着上百个发型各异的假发模特头,种类丰富多样。

一名销售员介绍说:“每到周末,这里人流量都很大,我们这里的选择非常丰富,其他地方无法比。”

假发行业知多少?

用于制作假发的真人发丝价格在过去10年迅速上涨,被誉为业界的“黑金”,高质量的发丝每公斤售价高达3万元。

假发一般分两种,化纤假发和真人发丝。化纤假发的价格在数百元不等,用真人发丝制作的假发更柔顺,佩戴起来更舒适,效果也更逼真,售价往往超过1000元,有的甚至过万元。

假发工厂会通过理发店或专业商贩回收年轻女子的头发作为真人发丝的原材料,并根据长度、发质、颜色及健康度等,将其分为不同等级。

许昌莱源假发工厂店长苗苗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介绍,中国假发行业主要使用云贵川(云南、贵州、四川)地区年轻女子的头发,她们的发质较好,易于后期加工和日后打理。

她说:“云贵川地区的气候湿润温和,当地人的头发比较黑,发丝粗壮光滑、有光泽,符合国际市场对假发原材料的需求。当地女性传统上又习惯留长发,为行业提供了稳定的发丝供应。”

许昌莱源假发工厂店长苗苗向记者展示假发。(林煇智摄)

苗苗提到,未经烫染的少女辫发在假发行业中受青睐,市场价格最高。她说:“像这种优质的真人发丝,一公斤的价格可以高达1万元到3万元,而且越长越贵。”

由于假发需求庞大,真人发丝的价格在过去十几年显著增长。苗苗说,优质的真人发丝,20年前每公斤只要三四千元,如今价格已翻倍增长,涨幅在冠病疫情前几年最迅速。

面对不断上升的成本,业界开始转向从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回收头发以降低成本。

真人发丝是制造假发的主要材料。这些发丝按重量计算,高质量的发丝越长越贵,每公斤售价可高达3万元人民币。(林煇智摄)

回收完发丝后,假发工厂会对假发进行加工。这一过程繁琐且复杂,包括清洗处理、裁剪长度、把颜色分匀、编织、定型等数十道工序,大部分工作由人工完成。其中,劳动密度最强的工序是将发丝钩织到假头皮上。

苗苗说,一个人的头发通常有5万到8万根,一顶全人工的真人发丝假发需要针织5000到2万5000针。织发师必须手工将每根发丝精准编织到网状的“头皮”上,同时还得调整钩织角度,模拟头发自然生长方向。

销售员介绍,大多数男性假发都是由女性的真人发丝制作。一般来说,男性假发比相同质量的女性假发贵,因为男性的头皮面积较大,需要使用更多的发丝。(林煇智摄)

制作一顶高品质全手织假发一般耗时一两个月。随着中国人工成本持续攀升,许多较低端的编织工作已逐渐被外包到海外。

苗苗说:“中国市面上80%的真人发丝假发是在朝鲜编织,再运回许昌加工和销售。他们的工艺比较好,人工费也比较低。”

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中国去年从朝鲜进口的商品中,57%是假发,高达1821吨,进口额为11亿8000万元。

随着中国人工成本攀升,许多较低端的假发编织工作已逐渐被外包到朝鲜。图为由朝鲜织发师手工编织的真人发丝假发。(林煇智摄)

苗苗说,随着假发制作工艺的改进,质量越来越好。“每天佩戴,三到五年没问题。我有个客户10年前买了补发片,今年春节前来换新的,说是用了10年想换新的。当然,使用寿命也取决于客户的日常保养情况。”

许昌假发业的摇篮瑞贝卡

说到许昌的假发产业,不得不提及“瑞贝卡”(Rebecca)。这家被誉为中国假发行业“第一股”的企业,是不少许昌假发从业者的摇篮,在推动当地假发产业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1993年成立的瑞贝卡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发制品公司之一,生产数千种产品,销售网络覆盖北美、西欧、亚洲和非洲的40多个国家。

对许昌人来说,瑞贝卡不仅是一家在全球立足的重要企业,更是当地假发产业的标杆。在许昌,有一条长达六公里的“瑞贝卡大道”,足以说明这家企业在当地的重要性。

多名假发企业负责人和员工都透露,瑞贝卡是他们从事假发行业的起点。从业超过20年的苗苗最初到许昌打工时,就是在瑞贝卡做假发加工。她说,瑞贝卡作为行业领头羊,不仅推动了全市假发产业的发展,还为众多从业者提供了宝贵起点。

“我们在那里获得了丰富的行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这为后来自立门户或加入其他企业奠定了基础。”

来自许昌的瑞贝卡是中国最大的发制品生产和销售企业,公司主要产品有工艺发条、化纤发、女装假发等。(林煇智摄)

面对培育的人才跳槽或成为竞争者,有瑞贝卡的高管将其视为推动公司继续前进,持续创新和提升产品及工艺的契机。

瑞贝卡跨境电商销售总监沈鹏受访时说:“这个世界很大,容得下很多假发企业……他们能带得走过去,带不走瑞贝卡的未来。”

沈鹏强调,瑞贝卡重视自主创新,公司旗下的研发团队有200多人,在全国有多家研发发制品的研究中心。他举例,公司在几年前已预见假发原材料短缺和成本上升的问题,因此大力研发模拟真人发丝的胶原蛋白合成发丝。

他说:“公司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蛋白发丝的质感与真人发丝媲美,并且已经能够量产。这类新产品的价格比真人发丝便宜五至六倍,在非洲市场非常受欢迎。”

瑞贝卡通过自主创新,研发模拟真人发丝的胶原蛋白合成发丝,显著降低了制作与真人发丝相似的假发成本。(林煇智摄)

沈鹏表示,尽管许多业内人士认为假发行业技术含量低、缺乏创新空间,但实际上每道工艺都有改进和突破的潜力。

他说:“无论是研发更优质的材料,还是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假发定制,只要保持创新精神,假发行业依然有广阔的空间。”

浏览热度: °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4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