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三中全会料讨论新质生产力税改等课题


 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  更新时间:2024-07-15 07:20
三中全会料讨论新质生产力税改等课题

(北京综合讯)中共从星期一(7月15日)起召开二十届三中全会,370多名中共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参加会议,会议将在最后一天发表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相关的决定。

外界预计,为期四天的三中全会不会出台震撼性的经济刺激措施,但可能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财税体制改革、保障民营经济等领域出台政策措施。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掀开中国改革开放大幕后,中共之后的历次三中全会都以规划改革和推动发展为主要目标。

中国官方出任后,中共召开过两次三中全会。2013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包括“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五年后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

根据6月底召开的中共政治局会议,此次三中全会将审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中国经济学者任泽平团队在星期天(7月14日)发表的“三中全会前瞻”一文中研判,会议将提及新质生产力、财税体制改革、金融改革、要素市场化改革、国企改革等重点。

文章指出,与十八届三中全会相比,此次三中全会将强调改革要更进一步,这意味着官方将推进改革的广度和深度。

据《星岛日报》报道,中信证券研究发表的三中全会前瞻报告指出,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和能源改革,在这次三中全会中值得关注。

报告认为,去年第三季以来,中国高层在东北振兴座谈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两会(全国人大、政协年会)等多个重要场合提及新质生产力,这个概念的科学内涵和发展思路不断清晰,预计三中全会后多个创新领域将获得政策支持,包括低空经济、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

《星岛日报》也预计,本次三中全会可能出现延迟退休、取消户口限制、出台新税制、取消外资所有权限制等议题。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兼职教授郝福满(Bert Hofman)在一份与三中全会相关的报告中,提到平衡中央决策和地方政策,以及国企和私企创新的重要性。

他指出,过去10年,中国的政治决策越来越集中,在党内更是如此。“这不止增加了协调,减少浪费和地方保护主义,但也削弱了地方政府的主动性,让民营领域的创新减少。而中国要成功,两者缺一不可。”

《德国之声》引述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教授费舍尔(Doris Fischer)说,疫情之后,中国经济并没有像人们预期的那样迅速恢复,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房地产危机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地方财政困境,疲软的内需,结构性的就业问题以及国内外对中国经济和政治形势普遍性的缺乏信心。

至于三中全会能否让中国经济步入正轨,她指出,如果步入正轨指的是让国内外投资者和消费者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恢复信心,并对各自的投资或消费行为做出相应调整,“对于这样的‘步入正轨’能否出现,我更多是持怀疑态度”。

浏览热度: °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4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