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陈婧:迟来的刺激政策


 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  更新时间:2024-05-16 08:10

“刺激政策终于找对了方向,力度也上来了。”

最近访问的几名学者和经济师,不约而同发出这样的感慨。过去两周,中国各领域经济刺激政策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力度也超出预期。

先是最受关注的房地产,两个一线城市北京和深圳在“五一”长假前后相继放宽限购政策,热点二线城市杭州和西安更全面解除限购,带动新一波楼市松绑潮。本周又有消息称,中央政府将要求地方出资收购存量住宅,帮助房企消化库存。

另一方面,提振汽车消费的“以旧换新”补贴细则在4月底出炉,明确报废旧车并购买新车的消费者,最高可获1万元(人民币,下同,约1908新元)补贴。50多个城市也宣布支持住宅“以旧换新”,鼓励居民将二手房出售给国资平台,并换购指定新房。

此外,3月初全国“两会”期间就宣布的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本周也敲定发行计划,星期五(5月17日)就将发行首批400亿元债券。澳新银行资深中国策略师邢兆鹏预计,此次发债将提振今年中国GDP上扬一个百分点。

从去年底开始,就不断有经济师和学者呼吁中国政府加大政策刺激力度,尤其是针对持续疲弱的消费端和严重拖累经济的房地产行业。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也提出,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

但此后几个月,相关政策都是“只闻楼梯响”,从措施生效时间到落地执行细节均不甚明确。上个月采访一名消费领域分析师时,对方直言“市场已经对刺激政策加码不抱希望”。

近期这一连串刺激措施“千呼万唤始出来”,源头可以追溯到4月30日召开的中共政治局会议。这次会议除了敲定延宕已久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日期,也在经济政策方面提出许多更具体的新表述。

会议在部署整体经济工作时指出,要靠前发力有效落实已经确定的宏观政策;谈及发债时,要求及早发行并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在扩大内需方面,明确要落实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针对房地产,更首次提出“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

这些表述,既是为各领域刺激政策发力方向做出更清晰的指引,也可能暗含三中全会延后召开的原因。在中国经济面对的内外逆风加剧之际,中共高层需要更多时间研判局势、梳理思路,就未来五至10年的经济发展路线和改革方向达成共识。有观点认为,近期经济政策重回尊重市场规律之路,说明改革和市场派在高层政策辩论中重新占得上风。

无论原因为何,刺激政策加码加速出台,的确让市场为之振奋。但也有观察人士指出,这一步走得太迟,政策出台时间比市场预期慢了不止一拍,可能导致执行效果大打折扣。

以房地产为例,这个持续恶化的行业去年对经济的拖累已显露无遗,但热点二线城市直到今年第一季后才大幅放开限购,天津至今尚未全面取消限购。直到4月,中国百强房企业绩仍比前一个月降低12.9%,显示楼市仍未止住下跌势头。分析师普遍预计,低迷买气将至少持续到下半年。

尽管在中国第一季GDP超预期增长后,高盛、摩根士丹利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相继上调对今年中国经济的预期,但目前多数经济师的预测仍低于5%,没有达到中国官方设定的增长目标。也就是说,若要确保今年经济增速达标,还需要政策进一步发力。

好消息是中国政府的政策工具箱里还有弹药未出,这从政治局会议中那些尚未执行的表述可以窥见一斑。例如“要灵活运用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说明央行还有降准降息的空间;又如“深入实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方案,确保债务高风险省份和市县既真正压降债务、又能稳定发展”,预示着中央还会加强对地方政府偿债的支持。

不过,市场目前更担心的是,随着经济表现趋稳,决策层可能不再加码刺激,甚至还会收回一部分政策。这可能令刚稳定不久的信心和预期再度崩塌。

上周末出炉的4月狭义货币(M1)余额同比下降1.4%,社会融资规模更首次出现环比下降,凸显商业信心低迷和需求疲弱。不过,中国央行星期三(15日)仍以平价续作中期借贷便利(MLF),这降低了市场对近期降息降准的预期。

虽然近期多项经济数据有回暖迹象,但华盛顿本周宣布对价值180亿美元(243亿新元)的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又为北京敲响一记警钟:切勿对这个大选之年的经济风险掉以轻心。

迟来的政策固然会效果打折,但对市场来说,迟来好过不来,就怕迟到了还要早退。已经在等待中被消耗大半的信心,经不起再一次伤害。

浏览热度: °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4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