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陈婧:新能源车过“春劫”


 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  更新时间:2024-02-22 07:21

这个中国出行人数创下历史新高的农历新年,对许多行业来说都是好消息——除了新能源车。

中国春节假期结束之际,大批新能源车主弃车逃离海南岛的消息上了热搜。据媒体报道,由于今年海南岛游客暴增,离岛轮渡船票紧张,新能源车船票更是一票难求。从2月中旬到3月2日的新能源车船票已经全部售罄,抢不到票的车主只得把车留在岛上,待节后再联系拖车。

新能源车船票稀缺,主要是由于海南省交通部门规定,一艘船上载运的新能源车数量不得超过船舶载车定额的10%,且总数不超过18辆。这又是因为顾虑到客运轮渡的特殊环境可能影响动力电池安全性,在高温暴晒或充电不当等情况下,新能源车极易引发自燃等事故。

即便不去海岛旅游,新能源车主在长途返乡路上也困难重重。随着自驾成为今年春运的主要出行方式,高速公路充电站的拥堵大幅加剧。有车主上网吐槽,新能源车充电是“排队1小时,充电1小时”;还有人从深圳开车回江西,燃油车仅需八小时的车程,电动车花了15个小时。

与此同时,今年中国多地发生暴雪、冻雨等自然灾害,新能源车的续航能力在低温下面对更严峻挑战。车辆续航骤降、找不到充电桩、充电排队时间长……之前对电动车赞不绝口的中国朋友,也在今年自驾返乡后感叹:长途出行还是得开油车。

新能源车口碑反转之际,车企间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春节假期刚过,中国最大的电动车制造商比亚迪就打响价格战第一枪:最新上市的车型指导价不到8万元(人民币,1万5000新元),为行业内同类车型最低。多家车企纷纷跟进,集体宣布车型大降价。

比亚迪降价当天,中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就在个人公众号预判,今年是新能源车企站稳脚跟的关键年,竞争注定非常激烈。他认为,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快速提升,传统燃油车市场规模逐步缩小,庞大的传统产能与逐步萎缩的燃油车市场矛盾带来更激烈的价格战。

之前和业内人士聊天时就听说,中国新能源车行业至今入不敷出,除了一两家头部车企能盈利,多数企业仍处在“赔钱赚吆喝”阶段。中国政府去年起取消电动车购车补贴,更令这个全球最大的电动车市场放缓增长步伐。

中国工信部数据显示,去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7.9%至949.5万辆,尽管增幅依然可观,但已比2022年的93.4%大幅收窄。一些现金流周转不灵的企业,正逐步退出市场竞争。

龙年开工第一天,豪华电动车厂商高合汽车就被爆即日起停工停产六个月。尽管有内部人士否认这一传闻,但高合此前召开员工大会,通知1月工资无法按时发放,建议员工“自寻出路”,已凸显了公司面对的困境。

国内竞争白热化之际,中国车企的出海之路也愈发坎坷。除了欧盟去年针对中国电动车发起的反补贴调查,本月又有消息称,美国拜登政府正考虑采用关税以外的方式,限制对中国智能汽车及相关零部件的进口。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今年1月曾坦言,多数中国新能源车企,特别是以内销为主的企业仍未实现盈利,业内也存在无序竞争、盲目上马项目等现象。此外,中国车企还面临内部消费需求不旺盛,一些国家地区存在滥用贸易救济措施保护主义行径等不利因素。

正如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年后第一天的内部信中所写:“今年是中国汽车品牌进入‘血海’竞争的第一年,也就是淘汰赛的第一年。”这个内外压力同时升级的一年里,行业竞争将更加残酷,更多品牌会在市场洗牌中出局。

对内,电动车企不仅要在同行的价格战中存活,与燃油车之间的对抗也在加剧。如何在控制成本的同时提升续航能力和电池安全性,决定了他们能否进一步挖掘日趋饱和的国内市场,争夺更多潜在用户。

对外,中国品牌面对的不只是高昂的关税,还有越来越多的出口限制。如何在闯过层层关卡后依然保持价格优势,并为当地消费者提供本土化的解决方案,对研发、生产和营销能力都提出更高要求。

这个坏消息不断的春节,标志着中国电动汽车在经过最初的高速发展后,来到转型与整合的分水岭。这是一切新兴产业的必经之路,也是检验一个行业能否升级换代的关键时期。

对中国新能源车而言,这或许不是最好的一年,但一定是破旧立新的一年。只有迎难而上的企业,才能在大浪淘沙中突出重围,笑到最后。

浏览热度: °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4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