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陈婧:中国经济走向“先立后破”


 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  更新时间:2023-12-14 07:20

中国领导层一周内接连召开两个会议部署经济工作。从上周的中共政治局会议到本周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有不少新表述,其中讨论度最高的是对明年经济工作的定调:“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过去两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来年工作时,均强调“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今年则调整为“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在新增表述中,“以进促稳”较容易理解,即通过发展来解决稳定问题。那么,什么是先立后破?

“先立后破”这个表述并非第一次出现,但此前多用于部署节碳减排工作。2021年7月的政治局会议就提出,要“纠正运动式减碳、先立后破”;同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到,“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要把握好时度效,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

2022年“两会”(全国人大和政协年会)期间,中国官方在参加内蒙古人大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绿色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先立后破,而不能够未立先破”。

虽然“先立后破”不是新提法,但今年它首次被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基调提出,表明指导范围已经扩大到整体经济领域。虽然会议没有做进一步解释,但分析师们的看法大同小异。

民生银行首经团队撰文解读,涉及到“立”和“破”的领域,除了能源结构之外,还包括经济新旧动能、房地产发展模式等。预计在新机制正式成型之前,原有的模式还将运行一段时间。

粤开证券研究部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罗志恒认为,中国改革过程中的“摸着石头过河”以及 “渐进试点”等做法就是先立后破的方式,这一模式对于新旧动能转换期的中国经济尤为重要。

中银国际证券首席经济师徐高则指出,政治局会议将“先立后破”作为政策总基调,是为了纠偏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2021年以来被过度“破”掉的房地产行业。虽然一年来政府持续出台修复政策,但由于房地产业早已因“三条红线”政策压力陷入恶性循环,至今还在带来“破”的压力。

按照这一逻辑,过去几年中“破”的,除了房地产市场,还有因举债投资模式失灵而恶化的地方财政,为“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而遭整改的互联网公司,以及在“双减”中被重创的教培行业。它们中有的是因为原有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而陷入僵局,仍在经历转型期阵痛;有的则是在野蛮生长多年后亟待整改,但还没建立起健康发展模式,就被一刀切的行业整顿大伤元气。

这些“未立先破”的领域,从此前支撑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变成拖累经济复苏的阻力,甚至是威胁系统稳定的风险隐患。会议就将防范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和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而“先立后破”或将成为化解这些风险隐患的思路。

以市场最关注的楼市为例,今年的会议不再重申“房住不炒”或是“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等破除原有发展模式的做法,而是强调要“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企合理融资需求”,表明化解风险是房地产工作的首要任务。

此外,会议也将“完善相关基础性制度”放在“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之前,暗示要先为楼市打下制度基础,再循序渐进地建立新模式。

随着中国经济从高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增长引擎将逐渐从投资转向消费,从传统制造业转向高科技产业,房地产业将迎来大洗牌,地方政府也要摆脱土地财政模式。这一系列转变并非一日之功,在破除原有发展模式的同时,如何减少由此带来的震荡和冲击,稳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将是明年乃至未来更长时期,决策层要应对的挑战。

在经历三年疫情巨变后,企业盼望更确定的政策指引,投资者期待更稳定的营商环境。若能将“先立后破”的理念落实到具体政策中,相信有助于提振民营经济情绪,缓解市场担忧。

不过,在“破”之前要“立”些什么,又该怎么“立”,两天的闭门会议纪要并没有给出详细方案。但会议提出,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意味着要加强各类政策的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有效地统筹协调不同领域政策,将在一定程度上为“先立后破”扫除障碍。

整体而言,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经济面临的挑战做出相对客观的判断,也对如何克服挑战提出了新思路。接下来就要看这些口号如何转化成行动,通过具体的政策,让在中国经商就业的人们感受到切实的变化。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3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