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分析:中国可能不再通过一带一路对外大撒钱


 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  更新时间:2023-10-19 07:19
分析:中国可能不再通过一带一路对外大撒钱

受访学者分析,中国官方强调将以市场化、商业化方式支持共建“一带一路”项目,统筹推进“小而美”民生项目,表明这项历时10年的倡议可能转型,中国未来不再对境外基建项目大撒钱,避免再被西方指责制造债务陷阱。

中国官方星期三(10月18日)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其中包括中国将统筹推进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实施1000个小型民生援助项目。

中国官方也宣布,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两家政策性银行将各设立3500亿元人民币(约655亿新元)融资窗口,丝路基金并将新增800亿元资金,以市场化、商业化方式支持共建一带一路项目。

台湾淡江大学国际事务学院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任陈建甫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指出,北京过去惯用直接投资的方式,援助发展中国家建设大型基建项目,被西方认为是在开展大国外交并制造债务陷阱。

陈建甫研判,中国官方最新宣布表明中国未来可能将效仿日本目前在东南亚等地的做法,通过一带一路在第三世界转向开展更多小而美的民生项目,同时改以融资方式提供项目资金,确保借贷方必须有一定比例的支配款,同时也会预先审核项目的执行成效和获利,以进一步管控降低金融风险。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执行院长朱锋受访时分析,中国官方更多强调以市场机制和原则推动一带一路,表明这项倡议未来可能出现调整,将以企业为主体开展国际商业活动,政府则更多扮演提供便利的角色,“不要让外界继续以为这个丝绸之路就是中国在对外撒钱”。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公共政策与全球事务课程助理教授骆明辉受访时分析,中国官方强调通过一带一路推进小而美民生项目,意味着北京未来在项目选择上将更谨慎,并更有针对性地把资源投向更可持续的项目,以降低政治风险,让中国不被外界指责在沿线国家制造债务陷阱。中国内部目前面临经济挑战之际,北京也希望避免因对境外一带一路大型项目过度投入资源,而受国内舆论质疑。

但骆明辉也指出,尽管中国对外投资步伐放缓,但新宣布的融资窗口和丝路基金新增金额仍相当巨大,意味着一带一路继续是中国官方外交政策议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西方科技竞争持续升级之际,中国官方星期三也宣布一带一路将推动科技创新,未来五年把同各方共建的联合实验室增加约一倍达100家,同时也支持各国青年科学家到中国短期工作。

骆明辉说,大型基建投入规模缩小的同时,一带一路下一阶段发展将更强调建设数字丝绸之路。这不仅与中国制定的发展优先事项相符合,也有助中国在人工智能、芯片等领域争取领先地位,吸纳更多新兴技术科技人才。

陈建甫研判,中国加大设立联合实验室,旨在降低中国被西方科技断链的风险。朱锋则认为,中国通过此举能与发展中国家加强技术沟通,并更好输出中国的高科技、新能源产品。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3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