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早知:地方政府如何通过发债券化解债务?


 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  更新时间:2023-10-16 22:11

什么是特殊再融资债券?

地方政府债券分为新增债券和再融资债券。中国财政部2018年一份文件中定义,再融资债券发行募集的资金,是用于偿还到期的地方政府债券本金,即“借新还旧”债券。

在2020年底的建制县区化债试点过程中,再融资债券的用途扩大为“偿还政府存量债务”。这类再融资债券也被市场称为“特殊再融资债券”,主要是用于化解隐性债务。

2021年10月开启的全域无隐性债务试点中,广东、北京和上海也合计发行过5042亿元(人民币,下同,942亿新元)特殊再融资债券,用于助力三地隐性债务清零。

什么是隐性债务?

隐性债务指的是地方政府在法定政府债务限额之外,直接或承诺以财政资金偿还,以及违法提供担保等方式举借的债务。例如城投公司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金融债务,以及拖欠企业的账款。这类债务都不反映在官方财务报表中,也被叫做“城投债”。

如何通过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化解隐性债务?

通过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的方式,债务负担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转移给省级政府,降低了地方政府的债务违约风险。通过发行债券将高利息、不透明的隐性债务转化为低利息、监管透明的显性债务,也降低了融资成本,给地方政府更多偿债时间。

地方政府有多少隐性债务?

中国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全国地方政府账面上的未偿债务为37.07万亿元人民币,低于全国人大批准的42.17万亿元限额。但官方并未披露隐性债务规模。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今年2月测算,截至2022年年底,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隐性债务总额为66万亿元,远高于2019年的40万亿元。高盛集团则估计,包括隐性债务在内,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累计高达94万亿元。

为什么近年来地方债压力急剧增大?

大规模基础建设是多年来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但基建本身盈利不多,作为投资项目容易遇到融资瓶颈。不过,中国城市里的土地归政府所有,能通过卖地创造收入。因此,地方政府形成了通过城投公司等平台举债投资基建,再用土地收入还债的发展模式。

三年冠病疫情使得地方防疫相关开支大幅增加,经济增长放缓又导致税收等财政收入减少。更严峻的是,多家头部房企在过去两年里陷入流动性危机,楼市持续走弱令土地出让收入大幅度下降。开支越来越多,收入却越来越少,导致不少地方政府债台高筑,陷入财政困难。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3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