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杨丹旭:拜登的“解冻”预言能否成真?


 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  更新时间:2023-05-24 07:21

美国“政治”(Politico)新闻网站星期一(5月22日)爆料,新一任中国驻美大使谢锋将在当地时间星期二抵达华盛顿履新。这意味着悬空已有数月的驻美大使职位,总算要填上了。

要知道中美关系自1979年正常化以来,除了1995年台湾李登辉访美、北京召回时任驻美大使李道豫两个月,驻美大使的职位从来没有像今年这样,悬空如此之久。

除了新大使上任的消息,美国总统拜登星期天也对中美关系放出一个乐观的大预言。在广岛参加完七国集团(G7)峰会后,拜登在记者会上称,很快就会看到中美关系“解冻”。

他说这话的同一天,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在社交媒体透露,他刚刚降落成都。中美关系近年来恶化的过程中,一个标志性事件就是2020年双方相互关闭领事馆,而中国当时就是关了美国驻成都总领馆。伯恩斯的成都行是不是要为重开领馆铺路目前还不清楚,但足以让外界浮想联翩。

在中美关系经历俄乌战争、佩洛西访台等地缘政治事件的震荡后,两国元首去年11月在峇厘岛会面。这原本给中美关系回暖起了一个不错的头,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也准备在今年2月初访华,没想到一只不听话的气球把事情给搅黄了,中美关系随后陷入连续数个月僵局。

不过,在低气压弥漫三个多月后,中美官员5月中旬开启了频密的互动。5月10日至11日,中共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在维也纳,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会晤,展开被双方形容为“坦诚”“实质性”和“建设性”的讨论。

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以及商务部长王文涛随后在北京会见伯恩斯。王文涛本周也将前往美国,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贸易部长会议,并与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和贸易代表戴琪会面。

这一系列互动是否会给中美关系螺旋式下滑按下暂停键?拜登的“解冻”预言能否成真?

气球事件后,北京对中美关系的态度发生了显著变化——即认定美国对华遏制针对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并且不再对通过技巧性的谈判和相互迁就来改善中美关系抱有希望。

在拜登释放出乐观信号后,北京不仅没有积极回应,还泼了一盆冷水。中国官方星期天晚间向美国芯片公司美光发出禁令,主动升级了科技战。外交部发言人毛宁隔天在例行记者会上,也措辞强硬地反问:“美方如果一边说要沟通,一边不择手段针对遏制中国,对中方官员、机构和企业实施制裁,这样的沟通诚意和意义何在?”

站在北京的角度,一边沟通、一边针对,今天对话、明天制裁是难以接受的,而过去几年美国对华采取的这种互动方式,也让北京认定华盛顿在改善中美关系上没有诚意,是铁了心要对中国进行全方位遏制、围堵和针对。北京因而摆出了“打要还手、骂要还口”的斗争姿态,气势是要硬碰硬地死磕。

而这个过程中,美国对华的态度近来却有些微调,从刚结束的七国集团(G7)峰会就能看出端倪。G7的联合公报在台湾、南中国海、经济胁迫等问题上把矛头指向北京,但公报的调门和对华的针对性低于外界预期。公报还透露出G7国家,在对华政策上进行了重新定调和划界,例如公报明确表明,希望与中国维持“建设性和稳定”的关系,强调无意与中国脱钩,而是提出了较温和的“去风险化”。

这也呼应了沙利文在广岛召开的一场记者会上,透露的对华政策的思路改变。他说,过去两年半,G7国家在一些关键问题上趋向一致,这在几年前没有看到,“它不是一个简单化或单维度的政策。它是一个多维度的复杂政策,用来与一个非常重要的国家建立复杂的关系。”

中美经济高度捆绑、两国关系复杂且多维度,意味着华盛顿很难简单地用脱钩、遏制来对付北京,更不可能号召整个西方世界以这样的方式处理对华关系;中国也很难完全不依赖美国、自力更生,或通过以牙还牙的方式反制美国。如果双方陷入这种零和博弈,最终只会两败俱伤。

这是现实、也是硬道理。相信也是因为清楚这一点,中美过去几个月在敌对的状态中仍相互试探彼此的界限,调整各自的策略,在斗中维持“不破”。两国如今开始互动,显示双方有意让双边关系达到新的间歇性平衡。不过,正所谓冰冻三尺非有一日之寒,中美的价值观分歧和国家利益矛盾恐怕也是冰冻三尺,真正解冻能有多快?它们能达到的间歇性的平衡能维持多久也是未知数。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