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陈婧:上海回来了吗?


 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  更新时间:2022-06-09 07:46

早点

沪声纸述

上海解封一周来,邻居和朋友们不仅没有放松,反而更紧张了。

我住家附近本周发现新增冠病病例,原本告一段落的核酸筛查再度登场。这一带多个小区接连三天展开全员核酸,比封城期间还要频繁。

几个朋友则在外出聚会或购物后,相继接到疾控中心电话,询问行动轨迹。一名友人回公司办公三天,每天都接到流调电话或短信,迫使他再度居家办公,“免得每天提心吊胆,生怕自己出事了连累全小区”。

上海本月1日起终结为期两个月的封控,商场超市开门迎客,市内交通也恢复运作。解封当天,街头巷尾人潮重现,高架桥上车水马龙,“上海回来了”的词条很快冲上社交媒体热搜榜。

随着全面放开,一度社会面清零的疫情又卷土重来。解封一周来,上海共新增98例感染者,全市有20个地区划为中风险,实施14天封闭管理。除此之外,还有数十个未被划定为风险地区的居民区,由于被判定为感染者或密接者涉及场所,须接受七天至14天不等封控。一些小区刚解封没两天,就重新围起铁栅栏。

还能在外活动的民众则发现,解封后的生活和封城前仍有不小差距。且不提每72小时就要做一次核酸检测“续命”,堂食恢复进度缓慢,网购快递通了两三天后又慢了下来;店家解释,因为上海疫情反复,不得不延迟发货。

就连周边省市对上海的态度,也还没发生实质改变。浙江昨天宣布放宽对上海入浙人员健康管理措施,一个上海朋友兴冲冲打电话回杭州老家询问,被告知“居委会还是按原先规定,上海来的一律隔离14天”。

“大上海保卫战”尚未宣告胜利,一些民众已开始担心“封城2.0”。上周末微信群疯传,外卖平台美团和网约车平台滴滴公司内部通知“6月20日起上海将再封城一个月”。尽管上海防控办随后辟谣,但民间顾虑并未就此消除。

对比几乎同期放宽管控的北京,上海的处境更为尴尬。北京放开更有序全面,率先“清零”的区早一步解封,堂食和室内活动同步重启;仍有社会面新增的区域,则延长管控措施直至“清零”。在疫情防控方面,北京已连续五天未出现社会面新增病例,上海此前三天均出现社会面新增。

有人不解,既然上海已经封了这么久,为什么不等完全清零后再解封?如果现在解封是为了尽快恢复经济,为什么又要层层加码,使得民众不敢放心出门,企业难以全面复工?

上海的全面解封时间,是官方在5月中旬时就定下,尽管当时全市单日新增感染者仍有800多例。长期封控带来的经济压力愈发沉重,让这个经济重镇早日解封的紧迫性与日俱增。

作为全中国GDP最高、消费能力最强、货物吞吐量最大、对中央财政贡献最大的城市,上海对提振全国经济的关键作用毋庸置疑。当经济师普遍预测第二季经济将因京沪两地封控而触底时,上海能否在上半年结束之际复工复产,决定了第三季经济能否快速反弹。

中国经济学家任泽平上周撰文指出,在第四季召开中共二十大的重要时期,稳定宏观经济“既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因此,第三季经济快速回复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将直接影响中国全年经济增速、在全球经济增长中的排位,以及跨国企业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不过,官方解封规划中同时强调,上海全面恢复生产秩序的前提是“严格防范疫情反弹、风险可控”。观察人士研判,“清零”抗疫成就将被作为本届政府重要政绩,写入二十大报告。若疫情持续反复,“大上海保卫战”迟迟无法宣告胜利,也将影响这份“成绩单”的成色。

背负“稳住经济大盘”和“巩固动态清零成果”两大重任,令上海一方面迫切重振经济,一方面难以放松管控。这样的矛盾在封城前已经存在;解封后也仍未缓解。官方和企业都束手束脚,无法以熟悉步调前进,令解封之路走得磕磕绊绊。

上海高级餐厅M on the Bund屹立外滩23年后,终因不敌疫情冲击,在今年初宣告结业。餐厅创始人米歇尔·加诺特(Michelle Garnaut)近日接受《金融时报》访问时感慨:“这一切结束后,上海也回不到从前了。”

但她也预测,无论封城怎样改变上海,这座城市都会重现活力,就像之前的许多次一样。

以上海的经济体量,解封后的短期反弹在预料之中。但要回到人们熟悉的上海,这座城市还得花更多时间重建民众对政府的信任、恢复开放包容的形象、找回投资者的信心。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